《优雅的理性》经典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19-02-07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字号:

【www.sbbzjw.com--经典语录】

《优雅的理性》经典读后感10篇

  《优雅的理性》是一本由熊秉元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优雅的理性》读后感(一):优雅的经济学

  历来一提起“经济学”,脑海中就蹦出俩字——枯燥。这绝非我的刻板印象,在大学四年里,几乎每天都要和“宏观”啊“微观”啊“亚当斯密”啊“凯恩斯”打交道,说实话,我的《西方经济学》一直觉得不怎么地,那个时候觉得好难,而且还要看英文的资料,脑仁子疼,关键是一点趣味没有,与之相比,大学语文倒是还能看的进去了。毕业之后的几年里,一直比较抗拒读经济学方面的书。倒不是认为自己对于经济学有些皮毛的知识了,而是趣味性使然。

  因此,当我知道这是一本“经济学”读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还是不要去翻阅了,但是拿到手来读起来却感觉不同。我还比较喜欢原来的那个名字《经济学了没》,带点调侃带点无奈。熊巨侠在自己的书里也无不对“经济学”以及“经济学家”充满了调侃,比如,《“不讨喜”的经济学家》。虽然调侃的归宿还是加速人们对于经济学的了解,更改社会上对于“经济学”的刻板印象。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经济学”啊,但是我们却很少将其与哲学联系在一起。优雅的理性恰是经济学的两面性。虽然在曾经的我看来那么枯燥无味的经济学,正因为经济学思维之理性,能够带给人生活的优雅性质。

  经济学的精髓再于慧见,而非技巧。

  那么我们阅读关于经济学的书呢?现在想来,我当年一定疲于应付考试,根本连经济学的精髓的边还没有摸到呢。熊秉元教授从社会生活、道德建构、以及心理感受方方面面用经济学的慧见来解读,我相信,经济学也绝非枯燥的、无趣的,而的的确确是可以优雅的翩跹起舞的。我们就生活在经济里,当经济遇上了哲学,还敢用有色眼镜看到经济学吗?

  是一本通俗易懂并且引人入胜的经济学读物啊。

  《优雅的理性》读后感(二):人是成本效益的动物

  熊秉元教授用其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并且用生活式的语言描绘出来,通过生活中的小故事归纳出经济学和法学的思维方式,以一种优雅的理性,介绍给我们,读来真的是受益匪浅啊。开篇就让我们对人生目标做一个经济分析,终极目标法、典范认定法、阶段性目标法等,有目标比没有目标的人生过得更加充实。熊教授就是这么一个有目标有规划的人,对生活充满关切的眼光,他说到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角色,我想到了同样的现在,因为空间领域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角色,就像他以身作则,在教书上勤勤恳恳,而在生活中也是一个有心人,从小故事深挖大道理。

  “人不是情感的动物,人是成本效益的动物!”对于这句话,熊教授是从经济学和法学这两个他专攻的领域里得出来的观念,“成本效益”贯穿了整本书,朋友和亲人之间的对比,熊教授也推导出了“成本效益”,就是我们总是希望得到最多,失去最少,选择比较有效益的一方面。对于人的情感,他也很好地分析了,例如关于人的记忆,他说,“选择性的记忆,是处理过去;选择记忆,则是处理未来”,其实从这个“选择”的词眼里面,我们早就可以看出人的“理性”成分了,因为只有经过思考和衡量,我们最终才会做出“选择”,假如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我们怎会去选择呢,而是任由情绪了。

  而在这本书里面,熊教授还教会了我们一些常见的术语,例如在“牺牲谁比较好”的章节里面,教会了我们两个词语,一个是后果式思维,一个是规范式思维,其实这个案例我也早已看过,就是麦克尔教授的“正义”课程里面的一个事例,从中我还学会了什么是道德哲学,什么是生活经验。其实熊教授就是希望我们的生活经验能够加入更多的“经济思维”等的理性思维方式,而不单单只是感性。

  另一个方面,熊教授对于国家以及个人都是非常关注的,例如他喜欢对比两岸三地的经济以及政治等方面的不同,从中得出一些“一得之愚”的见解,然后让社会更好地发展。他还对个体的关怀特别深切,例如对“半大人”和“二十仔”的关怀,例如对“一个拉拉队员之死”的思考,他从生活之中入手,用自己所学所悟来理解社会现象,希望社会不仅仅是靠道德来支撑,而且要靠更加健全的法律和制度等来维护。

  一个国家需要多久才能成熟呢,熊教授在书中的最尾思考了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七八十年吧,或者更长久一点,他殷切的目光紧紧地盯住社会和生活,他用他的经济思维和法学思维等来思考人生和社会,希望我们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今天的选择,是为了明天更好的未来!

  y当当特约评论员 江焕明

  《优雅的理性》读后感(三):书是写给别人看的

  对经济领域向来不太感冒,想不到短短半个月内连读了两本经济学者的著作。第一本是塔勒布的《反脆弱》,接着就是这本熊秉元先生的《优雅的理性》。按说中外学者由于地域文化等差异,不适宜做横向比较;但是两本书连着读,从作者的处世理念、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来看,两者间的差距竟是出乎意料的大。

  先从书名说起。所谓优雅,在我看来是闲庭散步般的美感。熊先生浸淫于经济学数十载,也确实有其过人之处,不过遣词造句似乎还是略有欠缺。一般来说,文学作品中应尽量少用生僻字,以及重复用词。整本书看完后,有三个词被牢牢地记在了脑海里,以致冲淡了书本身的内容。它们分别是“福至心灵”、“一言以蔽之”、“因缘际会”。没有刻意去数,映像里熊先生对这几个词组特别偏爱,基本上每个词的使用应该不下于5-6次吧。我的个人看法是:这本书的主旨尽管是以经济学观点来融入生活,但这样强行营造出来的“优雅”让人很难受,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坦白的说,书里有几章内容由于涉及专业性知识较强,熊先生又有想在讲清楚事情的同时运用优雅辞藻的潜在强迫压力,结果就是根本不知道究竟想要说什么。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比较愚钝,尽管我是认认真真反复读了几遍;而类似的经历,在阅读《反脆弱》时一次也没有。

  本书采用了散文式的松散结构,说白了就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短小文章便于理解,比如傅佩荣先生的《朱熹错了》也是类似的结构,读起来就很舒服。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本书读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总觉得一个个章节故事好似太短了;就像是一个故事说了一半戛然而止,难免有些意犹未尽。本书拢总大约有六七十篇短文,与其点到为止还不如展开说透,如此总比读者看了个一知半解要来得好。

  另外,熊先生在文中提到亲属的时候,个人觉得有些得意忘形。对“小犬”的舔犊情深无可厚非,可是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被呵斥“白痴”还依然沾沾自喜,这就有些辜负父亲兼学者的尊严咯。

  熊先生对夫人也是关爱备至:在《波斯纳的便士》一文中,主要叙述了一段作者投稿至《美国法律经济学评论》的趣事。结尾谈到通过数次邮件来往,熊先生慢慢地与诺贝尔大咖波斯纳建立起了友情;后者回信向熊先生致谢,熊先生忘形之际不留意将夫人的“戏剧博士”身份漏了底。重名重利,是潜意识不自觉的真情流露呵。

  熊先生还谈了不少两岸三地的经济现象及远景规划。我不是专业人士,对通俗易懂的类比还是很容易产生认同感的。后半部分谈了不少大陆的经济现象,并对港、台、陆做了相关排名与分析。除了台湾,大陆占据了不小的篇幅。从学术交流到开讲座,熊先生对大陆并不陌生,其中有几个宰客的段子,非常贴近实际。可惜尽管熊先生一再强调大中华融合,从文字上隐隐感觉到的却是对大陆的潜在歧视与危机感。有些数据不能简单的去看平均数,两千万与十四亿的采样,就像一杯水与一缸水的区别。

  总体来说,本书结合生活确实开启了不少灵感之窗。不管是作为入门级读物也好,还是当成一本经济学小品杂谈,都确实有其可取之处。但正如熊先生所说,书是写给别人看的(事实上不少经典作品都是作者的自呓)。

  《优雅的理性》读后感(四):熊秉元的理智与情感

  文/***

  我终于知道简•奥斯汀的小说《理智与情感》为什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她身处那个遥远年代的狭窄天地,却对一个男权至上,人类的价值建立在财产所有权之上的社会勇敢地表达了女性的见识:女人该如何通过婚姻获得幸福?是应该用理智来控制情感。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理智与情感的权衡不仅仅适用于爱情,更应该扩大到生活,渗透进生活。熊秉元的《优雅的理性》便是一本以经济学的观点来诠释在生活中如何平衡理智与情感的“圣经”。他说,经济学号称“社会科学之后”的学问。也就是说,经济学不是在跟你谈钱谈数字,而是在谈一种思维模式。通俗点说,就是看问题的方法。所以,读熊秉元的书,是一次体验思维乐趣的梦幻之旅。渴望打开思维之门的你,要不要尝试一下经济学可以解读一切的魅力?

  我不知道熊秉元为什么被称作经济学界的巨侠?可我知道他有位伟大的母亲,生养“一家子”博士,并因此获得吉尼斯认证,是世界上生博士最多的母亲。而熊家的老爸正在雄心勃勃地读博士,如果顺利毕业的话,将以94岁的高龄成为世界上最年老毕业的博士。有这样神勇的父母,儿子自然无法示弱。熊秉元毕业于台大经济系,后在美国布朗大学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后返回母校任教。他是公认的两岸三地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华人经济学江湖中最年轻的侠客。

  我认为所有的散文都是最动人的人生笔记,而熊秉元的经济学散文是跳脱常态看自己。这位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人生的真令人好奇?读完书中的第一部“经济学家的人生哲思:何不潇洒一些”,大致能了解他的生活态度吧。我们从小所受到的教育无非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设立宏大高远的人生目标,竭尽全力去实现它。可就是没人告诉我们该不该对人生目标做一个经济的分析?熊秉元说,“有目标比没目标好,做错比不做好。设法改善自己的目标,大致上不会错。”改善,是多少精准的一个词汇!对一直用“改正”来苛刻人生的我们,终于找到了逃离困惑的出口。在生活中,我们要更多地选择调整而决非摒弃。这也是我们对人生曾经付出的努力的一种尊重。读熊秉元的文字,并不会因为对经济学的陌生而带来压迫感,一切都缓缓而来,像流水又像雨滴。滋润心灵的不仅仅是月明风清的文字,还有平实睿智的话语。我发现他拿捏的“优雅”二字有别样的风情。

  搞“经济”的人都冷血,这是我过去无知的认知。经济永远与效益挂钩,这是我们对于商品社会的理解。可是,第二部“经济学家的理性与感性:悲剧是无解的吗”里的十几篇短文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让我深感震撼的是熊秉元那么深刻地阐述经济与法律的思维联系,这两部分知识在我的脑海中从未形成过关联的投射,好像是一个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怪不得有人拿他与著名的法学教授贺卫方做比较。无论如何,我觉得他们至少有一种共有的能力:把看似暗淡的事物涂抹上一道神奇的色彩,让它在我们面前发光、闪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觉得经济学家是一群圆滑的人。就像书中所说,他们评价事物的标准答案永远是:“一方面,如何如何……;另一方面,又如何如何……” “报应的逻辑”、“正义的逻辑”和“正义的刻度”三篇文章正是以上述的方式来阐述解决生活难题的精髓:权衡。如果按照设定好的程序,一定会走到那个结果。这就叫理性。关键问题是如何设定程序?这是所有现代社会的问题,问题还在不断的更新繁衍。解决这些问题依靠的是我们来源于生活的智慧。所以,你会发现熊秉元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否则他就不会再拥有源源不断的智慧。

  经济学家固然有他们观察社会的角度。第三部“经济学家的社会观察:当多数人都是输家时”,是让你了解经济学者是群多么理性的“人类”的窗口!熊秉元提出讨论的均是当前热点话题,比如“可以聚众换偶吗”和“艾滋器官的价值”。我们且不去评判书中观点的对错,但是绝对可以让我们耳目一新。法律与道德也有一个进化的过程:对于人类社会而言,这些官司将只是社会演化过程中的一个标点符号而已。我从书中嗅到了进步观念的气息。“法律经济学”是一门新学问。

  尽管熊秉元自嘲:经济学者不讨人喜欢。可我还是想利用经济学家的腔调总结一下读书心得:一方面,我们是多么讨厌整天讲高深理论的经济学者;另一方面,我们又是多么喜欢能将枯燥的经济学解读得简单理明的熊秉元。我对熊秉元把持的是零度热爱,热情却不失优雅的理性。理智与情感,人生的必修课。

  转载请告知

  《优雅的理性》读后感(五):经济学的理性与优雅

  经济学的理性与优雅

  《优雅的理性》是“巨侠”熊秉元的新作,71篇与经济有关的随笔和评论都很有意思。与一般经济学读物相比,《优雅的理性》没有抽象的理论、模型和数据,“理性”的经济学在熊秉元的笔下既简单易懂,也很优雅。熊秉元善于用经济学理性分析广泛的社会问题。《优雅的理性》是一本“百姓经济学”,而要呈现的则是“经济学的理性之美。

  哈耶克说,经济学研究的是有意识的人的行为所产生的无意识的结果,也就是说,经济学关注的应该是不同人互动过程及其结果,而不是研究单个“个体”的行为。作者认为,“援用经济分析,是经济学者念兹在兹的企图,是让思维指导行为。”环绕着“法律”和“正义”,《优雅的理性》探讨了经济行为中利益的权衡和取舍。如在《正义的时刻》中,作者批评不少人把问题极端化、道德化,“这种质疑,想起来正义凛然,说起来掷地有声。可惜,心平气和的稍稍深究,却经不起理论和事实的检验。”

  经济学的精髓,是由稀少性而来,和欲望无穷不相干。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经济学似乎都是望之俨然、繁复无比,经济学中那些苦涩的、乏味的数学表格、图形和我们毫无关系:“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无须 花 心 思 在 虚 无 缥 缈 的 抽 象 问 题上。”事实果真如此吗?《优雅的理性》给出了否定答案:“理论不只对学 者 重 要 , 对 社 会 大 众 也 关 系 密切。”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大小事项,事实上就是运用脑海里的“理论”来处理的过程。对于这个问题,熊秉元借用社会科学里的经典(《运用民主的基础》),把本来充满了数字与符号的经济学理论解释得清楚可亲,让人在看懂生活故事背后经济学逻辑的同时,于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通论》中说:“不论在个人事务、还是在政治和经济问题中,影响着将来的人的决策都不可能单纯取决于精确的数学期望值,因为,进行这种计算的基础并不存在。”“理性”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之一,它是西方现代经济理论的基础和论证的出发点。英国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认为,这种“理性选择理论不但有用,而且有趣”。当然,经济学者的论对,有点像不着边际的智力游戏,对于人心的刻画,远远比不上文学家的笔触。然而,熊秉元却把《优雅的理性》写的很有意思。正如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先生在“推荐序”中所言,熊秉元喜欢拿他们家的“小犬”说事。在书中,作者领着大犬小犬、各路神仙、芸芸众生一起遨游大千世界,一路讲述有趣的故事,分析背后的经济学道理。

  《优雅的理性》第二部里有篇文章,名为《什么是好的理论》。简单地说,“好的理论”就是能有效、浅显解释社会现象的理论。在第三部“经济学家的社会观察”中,“好的理论”就有了一层额外的意义:“好的理论,是能一以贯之的解释社会演化的轨迹,由古到今。”尽管《优雅的理性》缘起熊秉元的无奈———专业论文发稿周期太长,只好“写些非学术性的文稿”。但是,市场经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更彻底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模式。正因为这一点,我们都应读一读《优雅的理性》。按熊秉元的观点,这是一种考虑效益和产出对等的聪明做法。

  文/刘英团

  《经济参考报》3月19日

  http://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14-03/19/content_87868.htm?div=-1

  http://blog.sina.com.cn/liuyingtuanlawyer

  《优雅的理性》读后感(六):经济学的理性与优雅

  经济学的理性与优雅

  □刘英团

  《优雅的理性》是“巨侠”熊秉元的新作,71篇与经济有关的随笔和评论都很有意思。与一般经济学读物相比,《优雅的理性》没有抽象的理论、模型和数据,“理性”的经济学在熊秉元的笔下既简单易懂,也很优雅。熊秉元善于用经济学理性分析广泛的社会问题。《优雅的理性》是一本“百姓经济学”,而要呈现的则是“经济学的理性之美。

  哈耶克说,经济学研究的是有意识的人的行为所产生的无意识的结果,也就是说,经济学关注的应该是不同人互动过程及其结果,而不是研究单个“个体”的行为。作者认为,“援用经济分析,是经济学者念兹在兹的企图,是让思维指导行为。”环绕着“法律”和“正义”,《优雅的理性》探讨了经济行为中利益的权衡和取舍。如在《正义的时刻》中,作者批评不少人把问题极端化、道德化,“这种质疑,想起来正义凛然,说起来掷地有声。可惜,心平气和的稍稍深究,却经不起理论和事实的检验。”

  经济学的精髓,是由稀少性而来,和欲望无穷不相干。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经济学似乎都是望之俨然、繁复无比,经济学中那些苦涩的、乏味的数学表格、图形和我们毫无关系:“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无须 花 心 思 在 虚 无 缥 缈 的 抽 象 问 题上。”事实果真如此吗?《优雅的理性》给出了否定答案:“理论不只对学 者 重 要 , 对 社 会 大 众 也 关 系 密切。”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大小事项,事实上就是运用脑海里的“理论”来处理的过程。对于这个问题,熊秉元借用社会科学里的经典(《运用民主的基础》),把本来充满了数字与符号的经济学理论解释得清楚可亲,让人在看懂生活故事背后经济学逻辑的同时,于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通论》中说:“不论在个人事务、还是在政治和经济问题中,影响着将来的人的决策都不可能单纯取决于精确的数学期望值,因为,进行这种计算的基础并不存在。”“理性”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之一,它是西方现代经济理论的基础和论证的出发点。英国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认为,这种“理性选择理论不但有用,而且有趣”。当然,经济学者的论对,有点像不着边际的智力游戏,对于人心的刻画,远远比不上文学家的笔触。然而,熊秉元却把《优雅的理性》写的很有意思。正如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先生在“推荐序”中所言,熊秉元喜欢拿他们家的“小犬”说事。在书中,作者领着大犬小犬、各路神仙、芸芸众生一起遨游大千世界,一路讲述有趣的故事,分析背后的经济学道理。

  《优雅的理性》第二部里有篇文章,名为《什么是好的理论》。简单地说,“好的理论”就是能有效、浅显解释社会现象的理论。在第三部“经济学家的社会观察”中,“好的理论”就有了一层额外的意义:“好的理论,是能一以贯之的解释社会演化的轨迹,由古到今。”尽管《优雅的理性》缘起熊秉元的无奈———专业论文发稿周期太长,只好“写些非学术性的文稿”。但是,市场经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更彻底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模式。正因为这一点,我们都应读一读《优雅的理性》。按熊秉元的观点,这是一种考虑效益和产出对等的聪明做法。

  发表于3月19日《经济参考报》

  http://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14-03/19/content_87868.htm?div=-1

  《优雅的理性》读后感(七):生活不止于优雅

  经济学是一种衡量,是对自己索取与付出的比较、揣度。持一揣度之心看待生活,也是《优雅的理性》一书的方法论。常见这些跨学科的文体,经济学家、物理学家以自己的思维方式颠覆我们的常识或换一种求证途径。这类书中,我读过的上一本是《越弱越暗越美丽》。书读来有益,会希望对自己有所启发,或读着有趣,希望对生活有所补充。

  《优雅的理性》一书,每篇文章1500字左右,一篇一个理论的“释放”,整整齐齐,初读清新,再读略显重复单调,便试图从中查找构思框架:多是以一种事例或常识开篇,以例子或推论延伸,继而提及某一专著或观点,并作出解释,最后是结论或一种开放式的寄语。每篇文章的微妙发力之处,正在于日常生活的延伸,并与某一观点理论搭接。这一方面使我们看清了生活可以与理论相符,表面的混乱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生活又在验证了理论(理论学家由此可以宽心很多),同时也说明了理论是对生活的归纳升华之意。

  这种解释或印证的生活态度,意味着有两种事物“并存”,左手边是具体事例,右手边是理论观点,用右手解释左手,或用左手印证右手。持如此看法,难免不会划分出两种生活,在这种划分、解释和印证中,那可以把握的秩序感,便是优雅。优雅是一种行为的尺度感,是充分把握过去和当下,并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一种安宁显现,你只有充分把握内心才有可能掌握行为的尺度。

  由此联想开去,我去揣度生活——它应置于何等高度,又该如何处理。可以是头以上的位置、与肩平齐、手边或脚下,处理方式可以是工具与对象、债权债务、借方贷方或玄学宗教等。比如《优雅的理性》一书,就给出了一种优雅的态度和理性的方式,通过划分、解释或印证,两种事物并存。另外,我还可以设想其他的方式,可以是审美的,直接把握生活本身,而不试图去符合某一理论原型,赢得生活的厚重感和整体连续性;或是通过瞬间碎片去冥思,超时间地焊接起生活和精神;又或是惶恐不安,以生活为付出,偿还精神债务,从一物到另一物的转化。以上种种便是我所揣度的生活,取决于个人对于揣度对象的认知和处理方式,或个人的性格、周围的环境,生活可以不止于优雅。(玟涛 2014.2.16)

  《优雅的理性》读后感(八):用一只带有魔力的笔,把经济学理论解释得清楚可亲

  《优雅的理性》华人经济学界知名教授熊秉元最有代表性的经济学散文。所谓经济学散文,其实就是老百姓都看得懂的生活中的经济学。只不过熊秉元的文笔非常赞。这里引用一下《中国经济时报》对他的评价:

  “有人说经济学家是把事情弄得很复杂并让大家自觉得很笨的那种人,熊秉元正好相反,笔下常以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为发端,运用带有魔力的笔,把充满了数字与符号的经济学理论解释得清楚可亲,让人在享受阅读的趣味时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经济学的奇妙世界。”

  《优雅的理性》一看书名,就知道是向读者介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优雅,顾名思义,优美、精致、高雅,这一点,“熊巨侠”可谓文如其人。这位在台湾地区家喻户晓,在华人经济学界被誉为“四侠”之一的熊秉元(其余三人分别是张五常、林行止、黄有光),在经济学领域的造诣,仅当年他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推翻著名的“科斯定理”一项便可以管窥豹,只不过,为大陆读者所熟知,是因为他的另一个身份——法律经济学家。

  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优雅的理性》中的“理性”,自然是经济学的代名词。但此处的经济学,有别于“经世济民”的“庙堂经济学”,而是如何用经济学思维方式观察真实世界的“百姓经济学”。优雅加上理性,所流淌出来的自然是经济学的理性之美。

  《优雅的理性》读后感(九):保持经济理性,方可优雅生活

  保持经济理性,方可优雅生活——读《优雅的理性》

  文/龙敏飞

  经济学于我们而言,似乎有点“高大上”的意思,虽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经济学,但真要明白其中的道理,似乎力有不逮。不过看完《优雅的理性——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作者熊秉元,东方出版社,2014年1月,CIP:(2013)第154811号)这一书后,你的看法或许有所改观,你或许会恍然大悟——瞧瞧,原来经济学也不是那么晦涩难懂,常人亦可解读与阐释。

  确实,熊秉元的这本书,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案例,生动而又简单地诠释了经济学的深刻内涵。如“向钱(前)看”,很多人第一眼看出,似乎觉得这个话题过于庸俗无聊,因为“谈钱太俗气”,不过作者却认为,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似乎并无不可,如果一个人能够“向钱(前)看”,那其最起码有了目标,继而便会有奋斗的动力,何乐而不为呢?不过对于人与人的比较,熊秉元却又推崇“向下比”,以保持足够好的心情,如果向上比,难免会“人比人气死人”,这既是一种经济学,也是一种处世哲学。

  咋看之下,似乎这二者是矛盾的,前者是进取,后者是不思进取。其实不然,这二者之间,还有一个边界的问题,即在人生毫无目标时,我们的确应“向钱(前)看”,但如果人生有目标,且处于奋斗阶段时,却需要“向下比”,以免减损自己的自信。类似这样“一点就懂”的道理,在本书中可谓比比皆是,的确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启示。

  不过,在这样的小理性之外,作者熊秉元也将眼光置于更加广阔的问题上,如社会各界一致争论激烈的“换偶到底违法不违法”这个事情,一般人对这的态度,要么肯定要么否定,作者却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从经济学、法学等多个角度进行审视,作者认为换偶如果是一种娱乐性活动,跟打麻将并无区别,而即便合法合规也只是少数人的游戏,不过因为这名教授换偶,导致其所居住的整栋公寓蒙羞,继而房屋贬值,这笔账却可以找这名换偶的教授来算。再如给人“贴标签”被认为是拿有色眼镜看人,被主流价值观批评,但是“贴标签”用法律经济学解释,可以得出正经济效应。

  可以说,读这本书可能会颠覆很多人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常识,这样的颠覆,更像是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因为我们总认为常识正确,并不会进入深入思考,以至于遮蔽了必要的理性。不过,就这些与众不同的观点而言,其不过是一种保持经济理性的行为,因为作者更加深入地进行了思考,所以有了更多的理性,在面对同样的事情时,也才会做出更加客观的判断。在本书中,共收录熊秉元71篇文章,篇篇都能给人更多理性的思考空间。

  德国著名诗人海因里希•海涅曾表示,“照耀人的唯一的灯是理性,引导生命于迷途的唯一手杖是良心。”诚如斯言,这本《优雅的理性》,其最终的旨归,就是给我们诠释了一个显而易见却又经常被我们忽略的常识——保持经济理性,方可优雅生活。可以说,贯穿本书的每一篇文章,都在为这一旨归服务。

  刊于2014年3月28日《中国保险报》:http://shh.sinoins.com/2014-03/28/content_103428.htm

  《优雅的理性》读后感(十):经济理论和社会人情

  经济在我心里的印象就是钱,就是数学,又因为我不论挣钱也好,数学也罢,都稀松平常,所以,一直觉得经济是一个很实际又很高端的东西。我对这类书一般都是敬而远之,觉得内容大多枯燥乏味,纸上谈兵,怕买了对不起编辑、作者、印刷工人和那些纸张。而且,私下里还有一个不好说出口的理由就是,搞经济的,哼哼,大多务实且充满铜臭,不如搞文学的来得温馨浪漫。

  但这次看《优雅的理性》倒是对我这些偏见有了很好的修正。

  首先,经济学不只是钱和数学,也不只是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它散落在生活的各处,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书中选取了作者71篇短文,从人生哲思、理性与感性、社会观察、两岸漫游四个部分分析了各种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不论是抽象还是具体都让我们深切地认识到了经济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小到和孩子逗趣,大到两岸关系的处理,经济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养孩子、和家人相处,讨老婆、高墙内外,甚至坐出租,坐公交车,都会有经济原理包涵在各种现象中。更有甚者,打官司还会用到经济学,真是新奇!我原来倒是从来没想过我只会对孩子和老公发火,却不敢对上司发火还有一个经济理论在里边。通过读这些故事,我也大致明白了为何经济学家会不如文学家来得浪漫,那是因为他们觉得“仅靠道德无法建立可长可久之道”,这点确实比文人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浪漫”来得实际、稳妥并且长久。

  其次,经济学的书也可以很生动,很有趣,很优雅。熊教授虽说是经济学教授,但他的文字却生动流畅,高雅脱俗,有些还趣味十足,让人不得不感叹其文学底蕴的深厚和深入浅出的解析功力。每篇文字大都不长,看似信手拈来,却处处可见用心。行文中或引经据典,有据可查,或由表及里,独出心裁,本是艰涩的经济理论被熊教授一通讲解,颇有茅塞顿开之感,以前觉得枯燥无味,如同天书的经济学倒仿佛诗词歌赋一般也颇有魅力。

  再有,经济学教授也可以风度优雅,文质彬彬。人说,文如其人。读熊教授的文,仿佛看到一个严谨却不刻板的生动君子。熊教授行文,不论是对市井见闻,还是对社会观察,都不脱其经济学家本色,都能从中看出经济学的影子来,可见其对经济学研究的深、透和痴迷,对各类事物谈论起来有条不紊,务必有理有据,对某一问题既坚持自己的原则底线,却不失谦和有礼;气愤处,语含锋芒,一针见血,中正严明却不失君子之风。

  其实,整本书看下来,我倒是觉得,经济理论可以很优雅,经济学教授也可以很优雅,但现实却不优雅。熊教授虽然对经济造诣很深,每件事不仅能看到其然,还能挖出其所以然,但很多情况下,也只能是点到为止,对现实中的实际情况,却也有很多无奈。毕竟,理论只能是理论和现实还是有一段很大的距离的。就好像台湾和大陆的关系,就好像台湾的“故宫”,就好像两岸的经济发展,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依据经济学的理论,还是有很大的可改进空间的,但囿于各种现实原因,只能任其继续搁置,即使再高明的经济学家也无能为力。

  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经济的魅力在于认识到它的存在,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合理运用,并用经济的思维方式生活,以求达到“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目的。至于怎么运用这些经济理论,则要看个人的造化了,就不是单纯看书就能看会的,这应该是另一本社会学的知识了吧。

  这就像熊教授在《冲突不一定都是坏事》一文中记述的那样,即使分析明白了问题的所在,但依然解决不了捷运站旁边乘客的停车问题。虽然吵架赢了保全,得了300元的赔偿,却自己又加了200元买了橘子送给处理事情的警察。

  可见,经济理论不能死板,有时还要顾及社会人情!经济学家如此,我们普通人更如是!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sbbzjw.com/jingdianwenzhang/299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