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线》经典影评10篇

发布时间:2018-10-21   来源:亲情文章    点击:   
字号:

【www.sbbzjw.com--亲情文章】

《断线》经典影评10篇

  《断线》是一部由亨利·亚历克斯·鲁宾 执导,杰森·贝特曼 / 霍普·戴维斯 / 弗兰克·格里罗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断线》影评(一):触不到的信任

  很喜欢很喜欢的一部电影 剧本很赞 虽然是12年的电影 三个故事 每一个都让我看到了信任的重要 第一个 未成年性视频聊天赚钱的男孩和知名记者之间的故事 第二个 被冷落妻子和洗衣店老板的故事 第三个 爱音乐的忧郁男孩和同学的故事 快到尾声是的一个慢动作 将三个故事环绕在一起 那一瞬间我哭了 每个故事都是因为信任展开 你推心置腹的和一个人讲了自己所有的故事 然后他把你所有的钱骗走 然后他把让你身败名裂 然后她带来了警察 你有没有这样相信过一个人 然后他把你所有的信任消耗殆尽 不管是枪还是铁锹 都无法挽回 隔着屏幕你不知道对方的底细 你毫无保留的把所有的想法告诉他 可是你根本不知道对方是怎样的表情 所以人要留给自己一片净土 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一个陌生人

  《断线》影评(二):解线还需系线人

  一群失学的美国青少年,蜗居在狭小房屋从事网络色情行当,忍受不了的男孩偷偷向女记者泄密,而调查此事的女记者为了让事情大白于天下,却让自己身陷囹圄。被两名同学诱骗的自闭男孩,把裸照通过网络传给对方,结果被疯传学校,然后男孩上吊自尽,愤怒的父亲要为儿子讨回公道。出轨女人遭遇网络偷情黑客,所有银行账户密码泄露,积蓄被洗劫一空,丈夫雇私家侦探调查真凶,结果查出妻子的不轨行为,还牵扯出自己的二胎贷款隐瞒事件。在没有任何政府部门可帮助的情况下,夫妇俩联手去追查让两人生活一败涂地得凶犯,结果又是一连串意想不到的遭遇。  影片由获得2006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轮椅上的竞技》的导演亨利·亚利克斯·鲁宾执导,一众二三线电影电视剧演员加盟,杰森·贝特曼一脸悲催的搞起了调查,霍普·戴维斯和黑美人宝拉·巴顿出镜,还有在《遗落战境》中与阿汤哥演对手戏的英国美女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梅奇知道什么》中的瑞典男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都悉数登场开始群戏PK。把一群普通美国人在网络世界中的种种遭遇和经历娓娓道来,犹如纪录片式的畅怀,又是正剧样的叙事。在看似杂乱无章,各不相关的事件中,由导演不紧不慢的一一展开,并互有交集。影片可算是又一部以小事件彰显大世界的剧情佳片,以三段小故事来突出网络世界对社会人群的生活影响和心灵改造。或许是由于真实的写照,或许是触目惊心的揭露,被《旧金山纪事报》称为是一部“难得的电影”。对于希望了解多元化美国的观众们来讲,本片绝对不容错过,不仅可以看到真实美国老百姓在官僚体制下的无奈,还能看到阳光制度下暗流涌动的暗疮。而影片在更深层面对人性的挖掘,也是绝妙精彩,以永不断线的人情来连接冰冷断线的网络。

  《断线》影评(三):说说SNS

  不光豆瓣 身边有很多SNS 让朋友之间连接更加紧密了。慢慢的我们都开始习惯甚者依赖SNS 上面很多朋友 可以free talk 什么都聊 班也不上了 学习也不用了。

  这个电影格调和层次都很像crush 它忘了是哪一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了。而通过“断线”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层次的东西。

  1.发达城市中人们对经济生活重视往往超越了精神生活

  2.SNS其实暴露了很多个人信息 当使用者享受像明星一样的被关注感时 也出卖了很多隐私

  3.这点个人认为是这个电影的核心了 好比中学语文阅读理解 最后一题归纳中心思想一样..这部影片是号召人们好好关心应该关爱的身边人 而不是等到关系恶化了才去弥补。

  《断线》影评(四):不是影评的影评

  超。

  结局喜闻乐见,不美好,但也不太糟糕。

  家庭A:妻子 丈夫

  海军陆战队员本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孩子不幸离开了他们,出现了裂痕,工作上的屌丝,家庭也无法面对,于是通过赌博缓解压力。妻子同样无法排解压力,通过社交网站找人倾诉,被当肉鸡,破产。

  家庭B:父亲 母亲 女儿 儿子

  父亲是律师,忙于工作,儿子内向,喜爱音乐。

  儿子意识到自己太过内向,不与外界接触不好,于是想试图做出改变。

  他带着大耳机去了健身房,因为一个眼神的交流,遇到了爱恶作剧的“麦克”。从此不幸开始了。

  麦克在网上找到了他,申请了一个账号,用一个虚拟人物跟他交流。当然,首先,他从他最在乎,也是唯一拥有的音乐入手。他没有朋友,遇到一个肯跟他交心的朋友十分珍惜,尽管可能有些行为他不喜欢,可是为了这个"朋友",他付出了所有。

  家庭c:父亲 儿子

  因为母亲的离开,当了20年警察的私家侦探跟叛逆期的儿子生活在一起,天知道这样的组合有多糟糕。

  D:女记者 视频男孩

  男孩的经历类似我国乞讨儿童,只是待遇好很多。女记者发现了男孩,她想到了如果能够报道他一定是美妙的事情。

  A:事情发生之后,他们不得不彼此面对,不能再逃避下去,进行了从未有过的沟通。一切都从新开始,包括财产,这不是坏事。

  :“麦克”混账极了,他简直该千刀万剐,可他,是个孩子。事情发生之后他尝试过。

  为什么要等到事情发生了才去重视?请个假,带着孩子逛逛公园,玩玩飞盘,聊会天很难吗?听听孩子做的音乐很难吗?再说他作的真的很不错。讨厌的姐姐这下后悔了吧。

  事情发生后,母亲和姐姐知道找到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陪着他,让他醒过来。而父亲走了另一条路,他一定要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他要找到那个“凶手”,不这样做不足以讲内心的内疚懊悔宣泄出来。

  C:不要总想着从前的日子有多美好。现在的一切糟糕透了!记得,只要他还在你身边,你就拥有一切。

  D:不要当别人是傻瓜,人与人之间,但凡有一丝利用,哪怕是曾经,别人是会知道的。

  我喜欢这电影。

  网络是虚拟的?

  他可以改变你的生活。更好或更糟。

  你对面坐着的是一个人,而你就是你自己。

  《断线》影评(五):《断线》:当网络“离线”

  也许身陷网络久了,就不知道现实本来是什么样子,是何面目,是什么样的人,每天发生着什么样的事情。我们是依赖网络成长成熟的一代,网络是我们生活的另一面,是黑夜,是暗面。我们的渴求能通过网络来表达,我们的情绪也能通过网络来体现。可是,有天,当网络离线,会怎样?

  《离线》讲述了一个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故事,一个侦探(父亲)将三个独立故事串联起来,所有当今网络中可能发生的典型问题,就在这一个剧情片中浮现。侦探父亲的儿子和他的一个同学,一起利用网络创建了一个虚假的社交帐号捉弄了一个喜欢音乐但沉默寡言的孩子。一个女记者为了挖掘独家猛料,注册了一个涉及情色的在线视频社区聊天帐号,却触碰到了这种地下“行业”的底线。一对夫妻,退伍军人丈夫工作乏力、迷恋上了网络赌博,妻子因为无子之痛在网络上与人聊天寻求心理层面的慰藉。最终,被捉弄的同学自杀,其父亲找上了侦探父亲。女记者因为爆料新闻被FBI要挟交出更多资料,无奈找到了与她聊天的那个少年。夫妻陷入网络诈骗,账户的钱被取光。侦探爸爸給夫妻中的丈夫建议,直接找寻已有眉目的诈骗犯对质;給电视台建议,停用女记者几周以平息事态。貌似他是一个总能化解别人危机的救星般存在,却在自杀孩子的父亲找上门来,不知所措,继而失控。

  网络是否让人生活更进一步,或是使人变得更加冷漠?单亲侦探爸爸忙于事业,疏于对儿子的心理关怀,盲目的儿子做出了一件错事。自杀孩子的爸爸同样忙于事业,儿子整天沉迷于音乐,面对一个陌生“女孩”的网络问候,很轻易地就交出了自己的内心,结果被捉弄,悲恸到非得以自杀才能承受。虽为夫妻,丈夫却沉迷网络赌博来逃避不堪的现实,妻子也因为一直没有孩子而与网友倾诉,每天做着同床异梦的事,再也没有内心的交流。当大家都在高声谈论着告诉达到多少兆每秒的时候,当所有人都在期待着4G时代来临的时候,要知道,其实在这样一种“高速近距离”的网络环境下,人与人的关系并没有更进一步,反而疏远了。

  科技的发展带动人类的进步,网络是人类自己应该享受的科学成果之一。我总是想起小时候,那时候基本不会上网,常以写信来联系朋友。现在听起来很遥远了,甚至从来没写过信的你听起来还有些搞笑是不是?是的,的确是很“原始”的方式,但原始却有效的方式,是不应该被我们放弃的。正如有些人相比电子书更喜欢看纸质书,从前信纸上的点滴文字,每个字都用心来阅读,如今打开QQ,面对一群好友却不知找谁聊天。是情感被消耗过度了,还是因为更容易得到的东西而疏远了?

  电影中,当通过网络行使、在现实中得到表达的一切,集中爆发时,网络成功与现实脱轨。通过网络捉弄他人的结果,比面对面斗殴的原始方式产生了更坏的结果。通过网络想揭露黑暗的新闻事业,也没有把结果引导到更好的一面。把太多原本属于现实的注意力积聚网络,让生活身陷困境。最感概的画面莫过于结尾,自杀孩子的父亲将棍子敲向侦探爸爸儿子的头时,丈夫从诈骗嫌疑犯受众夺取枪时,女记者被地下行业的头头推搡倒地时,音乐伴着情绪轻缓而起,不壮观,却依然被震撼。

  作为剧情片,画面是写实而略微阴暗的,气氛也显得有点悬疑惊悚。所以我很高兴看到本片结局是光明的,一如电影纯爱者们喜欢的治愈系电影。导演給了我们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但要知道现实并不如电影美好,生活比电影难多了。《离线》映射的也仅仅是网络生活的一角,在“低头族”越来越多的今天,人与人的面对面交流话题越来越少,“断线”的情况是不是还会更多,看着眼睛的人际交流还能走多远。

  《断线》影评(六):每一个死在线上的人都先死于线下

  这世界发展太快,从最早的拨号上网,到后来的宽带,再到手机wap上网,3g,4g,我们经历了qq、博客、人人网、开心网、 twitter、facebook、微博、微信,以及中间来到这个世界上观了一下光又无声无息翘了辫子或者还在垂死挣扎的诸如msn、网易popo、 雅虎通、米聊、momo等,虽然形态各异,但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成功地将人们从真实世界搬到了虚拟世界。

  这是一个越来越快的网络世界,似乎一天不在线上,就会和世界脱节,不是遗忘了世界就是被世界遗忘。接通虚拟世界的速度越来越快,而真实世界却断了线或正在断线中,虚拟世界将人们拉得有多近,真实世界中的心与心就隔膜得有多远。网络上那个人真的是你吗?

  电影《断线》就是通过网络将几户普通人家的几个小故事串联起来,从而反映网络世界是如何影响真实世界和改变人们生活轨迹。知名大律师整天忙于事业,无暇与家人子女 相处沟通,直到儿子出事才后悔关爱太迟;被丈夫冷落的妻子内心寂寞,沉迷于聊天室寻求心灵慰籍,丈夫则经常光顾赌博网站,结果家庭隐私和秘密却通过网络不知不觉被窃取,信用卡被盗用;性格孤僻的宅男中学生在家中在学校找不到共鸣,寄情于网络女神,却落入恶作剧陷阱;单亲家庭长大的男生长期受压于脾气暴躁的父亲,转而在网上将负能量的发泄口瞄准了同学;一个一心要做成独家爆料的女记者,不惜以身接近网络正太男模,因网络而成名,却又因网络而亲手出卖了自己的承诺。

  网络带来了便利,也带了很多闹剧和悲剧,片中所有人事皆因网络而起,难道就应该怪罪都是网络惹的祸吗?就如同薛蛮子嫖妓,你能去说那张床给他提供了嫖妓的载体?拉屎便秘了你能怪茅坑不好?如果网络成了替罪羊,就像“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男人靠得住,母猪上大树”等话语一般,成了笑话。

  网络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反过来说,现实生活不也是同样影响着网络世界,有怎样的现实生活才会有相对应的网络世界。每一个死在线上的人都先死于线下。正如片名断线的含义,网络连线只因为心灵断了线,惹祸的是那颗蒙上了灰尘不能再沟通的心。如果丈夫不懂得关心妻子,就算没有聊天室,也会有潘金莲那根支窗的棍子出现砸中西门大官人,仍然会有王婆来拉皮条,西门大官人还是会含笑而来,以一套调情十步曲搞定妇人;如果律师懒得关心儿子的阅读兴趣,面对其音乐爱好却给予“音乐就是个笑话”的评价,宅男中学生即使不寄情于网络女神,也会失陷于姐姐带你去吹箫的红灯区;如果暴躁父亲动不动就训斥儿子,儿子不把能量发泄到网络恶作剧上,也会像星二代李某某一样,动不动邀三五狐朋飙个车惹点事,喊四六狗友喝个花酒泻下火。

  科技越来越发达,通讯越来越便捷花样繁多,人人都成了低头一族,拇指一族,沉浸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世界,又有几人真的舍得抬头花点时间与身边的人沟通?人们行色匆匆,面容冷漠,不再耐烦,扛着一张张月经不调更年期发作的脸走在人前背后,和父母通话越来越少,和爱人谈心越来越少,和同事沟通越来越难,似乎人们早已习惯如此,一个个如古井深潭,内心不起波浪。而那一张张在屏幕背后笑意盎然笑靥如花窃笑傻笑淫笑贱笑的脸,那一条条接踵摩肩不断更新的签名、说说、微博、微信,甚至一天一个的头像,却又分明隐藏着各种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满足的欲望,散发着渴求展示、渴求沟通、渴求认同的气息。

  人们纷纷死在了线下,却又幻想着从线上活出新的人生,你说这可能吗?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便是某某女子赴网友约会或被奸或被抢或被杀,某某男子轻信网络信息被仙人跳被割肾,某某游戏中角色扮演的老公因为角色扮演的老婆劈腿从而一怒之下曝出了其艳照等等。与之相比,影片中的人还算比较幸运,至少最终各自都明白了问题所在,虽然还有很多事等待接下来去解决,但好在时间也许还能给他们重新来过的机会,故事还可以有新的开始。

  影片可以如此,而现实呢?只希望我们永远也不要死于线下。

  《断线》影评(七):電影名字起得很貼切,Disconnect,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斷了線。

  電影名字起得很貼切,Disconnect,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斷了線。

  電影穿插了4個故事:

  孤僻熱愛音樂的男孩網上認識了個女生,結果是2個男同學假裝的,甚至把他的裸照在校園內傳播,最後導致音樂男自殺,這裡也涉及“校園欺凌”。

  當音樂男出事後,忙碌的律師父親才開始去瞭解自己的兒子,發現自己對家人的關愛太少,這裡應該是電影的主題“溝通”。我印象比較深的台詞是,當音樂男在醫院昏迷的時候,經常不屑於跟他一起的姊姊對他說“Please don’t leave me alone with them.” Them 指的是他們的父母。

  “欺凌”音樂男的其中一個單親家庭男孩,爸爸是個私家偵探,發現自己兒子跟音樂男的自殺有關,很憤怒,可是最後還是偷偷把相關信息刪除,保護兒子。音樂男爸爸找到單親男孩他爸,打了一架。

  女記者為了獨家猛料,故意接近未成年色情網男模Kyle,最後說服男模Kyle在幕後說出他們的故事。當節目得到極大反響的時候,FBI卻找上門,要求女記者說出Kyle的地址,在她能提供他們需要的資料前,被無期限停職。女記者既想保住工作,又不想辜負Kyle的信任,在前途與良心之間,最後她選擇了前者。Kyle所在的色情集團收到風聲,提前撤離。女記者受到良心的責備,連夜趕去找Kyle,可是她不能給他任何承諾,最後Kyle沒有跟她離開。這個故事還涉及到社會性的話題“未成年人援交”。

  一對夫婦,前面沒留意是不是因為孩子的事,使到雙方都好像在各過各的生活,妻子在網絡上找人訴說心事,丈夫沈迷遊戲。當丈夫準備課金的時候,發現信用卡不能付款,妻子也發現銀行存款全沒了。報警後卻沒有進展,就找來私家偵探,發現可能是網上點擊了別人的連結被種木馬,或者是在遊戲網站被人盜取私人信息,導致錢都沒了,最後房子也被收回。夫妻倆走投無路,決定根據偵探提供的信息,自己去捉拿兇手。在這個過程中,兩人反而逐漸找回了當初的感覺,丈夫也從私家偵探提取的妻子跟陌生人的聊天記錄,發現了自己對妻子的疏忽(一時想不到該用什麼詞,反正不是這個,想到再改回來)。人總要經過一些磨難,所謂的人生轉折點,感情才會昇華,才會懂得珍惜。這裡有提到“網絡安全”。

  溝通,校園欺凌,網絡安全,未成年人 這些話題放到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即使是2016年的今天。整體來說,電影有點沈悶,拍攝方式也比較平實,但耐心點還是能看完的,最後那幾分鍾比較緊張,但還算不上“驚悚”,這個分類有點誇張了。我比較喜歡幾個主角的特寫的那張海報,這張有點恐怖片的感覺。

  本來是想做個紀錄,不知不覺寫了那麼長。

  《断线》影评(八):Everything that I love is in this room

  标题,是最后 Rich在病房里抱着一家人哭的时候说的,这也是整部片子的主题。

  其实整部片子就是围绕着“爱”这么一个主题。无论是失去孩子后婚姻破裂的夫妻,还是Ben一个酷爱音乐却不被认同的少年,又或者是 Jason一个父亲只会问他作业怎样的小孩,还有KYLE一个没人爱的失足少年…..这个世界越来越容易让人感觉到寂寞,不是这个世界真的变了,而是你觉得拥有了网络,你就真的拥有了整个世界,觉得那就是你的世界。可以随意沉迷在此赌博、可以找到陌生人跟你谈话、在那才会有人会认真听你做的音乐、也可以在那恶搞人以让自己感到自己的价值••••••但是,我们还是缺少爱。那时无法在里面完全获得的,那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永远不能用“做爱”以弥补,这也说明为何片中网络少年卖淫会如此红火。我们总是选择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一些东西在我们不顺时进行抒发或寻求认同,却总是忽视了身边,我们真正所拥有的,everything in this room.

  我们其实早已留意到身边,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像是隔着一层薄膜,也不知道是何时开始的尴尬。网络,其实不是所有事情的真正原因,那只是一个催化剂,一个可以轻松无碍接收与发送情感的渠道,让我们感觉它能取代身边的一切,让我们与身边走的越来越远。可惜,这只是我们短暂的归宿。就像如果网络断开,我们将会与那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但在现实无论怎样,我们的心永远连在一起。或许有些东西只有被触动了,我们才会发现他的存在,才会想到他当初的地位。

  但你知道最后KYLE为什么还是选择回去而不选择跟她走?那是因为就算他在那做的是一件犯法的事,但他老板却真正地let him into the room,he can feel love there.Yep,he is really not a bad guy.这是她给不到的,她连room也不让他进。

  《断线》影评(九):单元剧凑成的电影还没说服力就……

  “科技让人们更陌生。”不怎么有新意的主题。影片企图使用微缩式的手法用三个故事向观众说明互联网及社交媒体已经全面侵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与人的相处模式,并为其危险性敲响警钟。

  糟糕的地方在于这是一部2012年的影片。

  十年前,如果出现这样一部影片或许还会被称赞有前瞻性,但放在当下,观赏过《黑镜》系列的观众显然不能对这样一部绝对算不上深刻的影片满意,尤其是在大多数观众已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时。简单地说,源于生活,但却没能太怎么高于生活。还是说,影片是拍给那些网络尚未普及地区的观众看的呢?这样的话,科普一下网络安全倒是很有意义。

  严格说来,这三个故事都不是控诉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好故事。研究这点我们只需要看看如果让一切网络都“Disconnect”这些人物命运将会将会如何变化即可。

  首先第一个故事里那个靠网络聊天室赚钱的小伙子(和他的同行们)恐怕就要真枪实弹干一场才能拿到钱了(毕竟是几千年来赚钱最方便的传统行业),假设女记者光顾了他还是有机会做这个未成年人非法卖淫报道,窝点被FBI盯上后一伙人逃亡,女记者不管有没有救到小伙子两人都不会在一起,穷得叮当响的小伙子还是得重操旧业,那和现在的结局有啥区别?

  第二个故事里自闭小哥的遭遇惹人同情,但在学校里经历过“霸凌”的同学们都清楚,无论换哪个班,被排挤的总是那几位,小哥回到六十年代就不会被欺侮了吗?还是回到一百年前就不会被欺侮?脆弱的心灵并不需要被一张裸照来逼死,这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已经被证明过了。小孩子是很残酷的,总有各种方法弄死自己不喜欢的同学,想想《告白》就知道了。

  第三个故事里的木马盗密码的确是常见的互联网犯罪,但失独家庭貌合神离夫妻的悲惨生活才是悲剧的根源,如果没有互联网,憋屈的心灵难道就不找别的出口了?类似的例子好像很适合上东方110和案件聚焦,事实上,不单单是钱,如果没有互联网的话,可能人都没了。

  平心而论,导演拍了几场相当精彩的戏,比如片头视频窝点一镜到底把整个环境一下子交代清楚了,再通过电脑屏幕的视角给观众看到Karl,相当有时空感,两个不良少年调戏自闭小哥的戏也拍出互联网不可知性带来的惊悚的感觉了,可前面铺了那么多路告诉观众这是一部讲互联网之罪的戏,最后互联网却啥错没有,要么就是导演选题有误,要么就是执行能力不佳。

  从结构上讲,三个故事平行推进,如果能在结尾汇聚到一点,像《撞车》那样迸发高潮就会是精彩的设计,而在本片中这样只是为了寻求共性而把故事凑到一起,不免让人觉得是勉强在用单元剧凑电影了。

  《断线》影评(十):互联网时代下的人生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这部影片讲述的正是互联网时代中三个各自独立的故事。有记者揭发未成年色情表演网站,有年轻的妻子因为在论坛上跟人聊天被盗窃了钱财,还有一个孤僻少年被同学在社交软件上戏耍最终自杀。这些都是在互联网上时常发生的事件,左右着我们现实中的生活,我们已然无法将网络与现实进行切割。导演的叙事方法干脆利落,三个不相干的故事交替进行,却毫无违和感,一点不会让你觉着镜头的切换很突兀,那是因为其内部都有网络这根线隐在后面牵着,与之对应的是很多电影各个独立篇章之间的彻底决裂。当然,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说,我更喜欢的是那种各个故事相对独立,却又被有机整合在一起的故事。我们国家很多电影在国际上得奖,是因为揭露了某些社会阴暗面,而这样一部揭露美国当下社会现实的片子,却让我萌生一种,这似乎也是我们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现状的感觉。或许,老外在看我们的很多现实影片的时候,他们是完全无法理解,我们这个国家为什么会发生这一系列在他看来完全是荒诞不经的事情的吧。不过,在豆瓣上这部电影高达8.1分的评分,个人是觉得有些高了,我给三星。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sbbzjw.com/qingganwenzhang/290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