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夫D》观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18-11-29   来源:爱情文章    点击:   
字号:

【www.sbbzjw.com--爱情文章】

《戴夫D》观后感10篇

  《戴夫D》是一部由阿努拉格·卡施亚普执导,阿佩·代沃尔 / Mahie Gill / Dibyendu Bhattacharya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戴夫D》观后感(一):“印度电影的新时代”

  在印度影评人眼中,这是“印度电影的新时代”,在我眼里,这是第一部同时讲到电话性爱、女性自慰、通奸、偷拍、网路色情、雏妓与毒品的印度电影。

  啊,还有Cosplay。

  要么什么都没有,要么什么都来,如同印式烹调,从不加任何调料的沙拉,到草药味混合奶腥的黄油鸡。

  印度的劳动阶级不会蜂拥去看这部电影。他们总是喜闻乐见浮夸的布景与热辣的item girls,剧中人误会又误会,脑残再脑残,悲情得不能再悲情,团圆得不能更团圆。印地语电影观众多是男性,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赚够几个辛苦钱去电影院就是为的井喷多巴胺;三个人毫不浪漫的折磨与自我折磨却只会刺激他们分泌肾上腺素,把票房踏为平地。

  保守的中产阶级反对这部电影。它大逆不道,它篡改名著,它抹煞《德夫达斯》的伦理色彩与纯爱理想,代之以刺痛神经的虐恋。他们预先将其定义为一部风月电影,却发现这片子骨子里无关风月;就等着德夫与帕罗执手相看泪眼,他们好无语凝噎,可这两人很不给面子地上演电话性爱、人妻偷情,你让他们做什么反应?年纪大一点的,或许刚刚才能赞赏《宝莱坞生死恋》里名妓昌达的一舞动四方,没想到过不几年鸟枪换炮,脚镯换成皮鞭,纱丽变做制服,外国鬼妹取代了舞蹈名家,不啻于让帕米拉·安德逊来演杜十娘,真是情何以堪!情何以堪!

  那么到底是哪些人在IMDB给了它8.5的高分呢?

  伪文艺青年,离经叛道的大学生,同样在快速变革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后代,用中国造山寨mp3听摇滚盼着有机会吸大麻的80后,天天在Noida与Gurgon的写字楼里加班的白领,当大众批评女生泡吧时奋起针锋相对的网络写手,印度版Vogue的读者,常去IMDB的宝莱坞反对派。

  以及和由泛道德化的民粹们维护的传统社会不对付、无比怀念曾经堕落腐败生活的外国玩主、海归混子们。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传统和许多其它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一样,越是用力去握紧,越是变形、流失。影片里帕罗婚礼上唱跳夸张的funky二人众,正是印度平民传统庆典上最常见的走穴小明星,活活般配了喜庆的旁遮普音乐,俗不可耐又少它不得。然而非此不知什么叫大俗即大雅,正如鲁迅看社戏,语言在辞章之外,语境之中。浓妆重彩的大花脸看不出凄惶苦笑,只发一声乐极生悲的喊:“恶魔带走你的美貌,也同样带走你的爱情……天堂也将消失,玫瑰也将干枯……”

  类似曲风的配乐反复和富于隐喻的画面一同出现。当德夫去见昌达时,伴随着“内心锐利的玫瑰/响亮 厚重 强壮的它在哭泣”的低沉急促歌声,三个白西装的男人目送他的背影走进红灯区。在德夫与帕罗的露水情缘出现波折,闯下大祸的同时,这三人边舞边唱“那些微笑不再有回音”,并再一次注视他的背影,冷洌的蓝调背景与红灯区的灯红酒绿尖锐地冲突——我尽量不用“张力”这个词,但在这里却不得不说:这张力,走召弓虽了。

  这刻意营造的张力,并没有许多电影难以避免的匠气,而是充满着黑色幽默的细节。尽管结尾紧前一部分稍显冗长,但不妨碍导演在结尾处吓我一跳。法国萝莉 Kalki Koechlin的表演也很惊艳,至今我脑中念念不忘:她叼着烟,将手里的球交替抛到半空,身后一树桃花,灼灼其华。这块儿比后面德夫在水里瞪着眼睛的镜头更能嗅出死亡的气息。

  Dev.D是一部值得看第二遍的电影,可能是嘈杂类宝莱坞片中唯一值得看第二遍的。要说不足之处,就是男主Abhay那张大众得惊人的脸。可都有人把《Dev.D》归为Cult电影了,你还能指望什么?

  《戴夫D》观后感(二):小众佳片

  还是《Devdas》的故事。这部讲述富家少爷和穷苦少女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的小说曾被多次改编并搬上大银幕,此次的制片方表示,虽然故事环境被设置在现代,但是故事本质没有改变。 影片反映了当今的年轻一代的感情生活,背景既有多彩的印度旁遮普邦乡村,也探讨了肮脏的灵魂、病态的生活方式、黑暗城市的新德里的另一面。 或许在刚看的时候你或许会抱怨剪辑粗糙、音乐混乱、主角长相惊悚以及它抹煞《德夫达斯》的纯爱理想云云。但是无论你是快进着看,还是认认真真完完整整地看下来,看完之后,细细品味,仔细思之竟会发现内涵极为丰富,如橄榄一般,入口之后留甘无限,确为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 下面推荐一篇影评,真的很好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M0NjQ2NQ==&mid=206837295&idx=1&sn=ba8ff56250b49a39a20135ed4568fd9d#rd

  《戴夫D》观后感(三):又一个童话

  电影的结尾让我觉得失望,又是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导演仿佛要告诉我们,再无可救药的人都是可以重新开始的,但我不相信这一套。

  影片的主人公是个彻彻底底的纨绔子弟,冷酷自私,除了自己,别人的幸福通通不用考虑。最初是听信别人对女友的诽谤,就大步走开,知道事实后,却只会在女友婚礼上灌个烂醉,不省人事。父亲只是个提钱机器,终日只是和毒品、酒打交道。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得到幸福。可是导演偏偏安排进来一个天使——一个把出卖肉体看得轻而又轻却第一眼便爱上这样一个彻底堕落男人的妓女,并且让这样的天使最后拯救了Dev的灵魂。这绝不是什么现实,而是一个成人童话。

  在真正的现实里,Dev不会只是看到一个死亡场景,就幡然悔悟,即使是知道了生命的短暂,他也绝不可能就这么回头是岸了。一个弥足深陷的人只能在自己真正的死亡来临之际后悔莫及。幡然悔悟者本身必须本来就有了悔改之心。

  看到前面大段大段对Dev迷乱生活的描写,我能深深感受到那样一种无奈和绝望,但一个团圆式结尾把这感触降低到了最低水平。

  完美的不是生活,无限的缺憾才是。。。。。。

  《戴夫D》观后感(四):《Dev D[德夫D]》喜剧、色彩和《重庆森林》

  http://axinlove.com/2009/04/dev-d/

  《Dev D[德夫D]》喜剧、色彩和《重庆森林》

  y @xinl.ve 090409

  《Dev D[德夫D]》脱胎于小说《Devdas[德夫达斯]》,前者在后者演绎的悲剧爱情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性的创造(单就印度本土电影而言)。突破性表现在电影的形式和风格已经超越了已有宝莱坞的歌舞剧情片,在电影的情节、人物、色彩和摄影等方面,强烈的影像风格特征具有王家卫之于香港电影的感觉—-David Boadwell在《香港电影的秘密》一书里,专门用一章去分析王家卫。

  原版“Devdas”的故事,源自印度作家Sharat Chandra Chatterji写就的小说《Devdas》:富家公子Devdas与Paro是小时的玩伴,成年后的两人因为家庭等级制度(经济和种姓两方面),以及Devdas的懦弱与放弃,而最后两人分开。Paro嫁作他人妇,Devdas沉溺酒精、毒品和性,相知不能相守的爱情以悲剧结束于Devdas病死在Paro新家门外。再熟悉不过的爱情悲剧,印度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Devdas的故事在印度也同样家喻户晓。

  2002年上演的电影《Devdas[德夫达斯]》,将宝莱坞的歌舞片推向顶点的同时,也是再一次将小说的故事搬上银幕。在这之前,同名的电影已经拍摄了七部,02年版的被誉为“与《芝加哥》、《红磨坊》同被列为新世纪影史上最绚丽的三大歌舞片”(http://baike.baidu.com/view/1293174.htm)。《Dev D[德夫D]》之前的电影剧本,基本上没有对原著小说有太大的改编,保证情节和人物的情况下,一样保持了歌舞的特色。

  2009年版的《Dev D[德夫D]》就很不一样了,首先是片名上小有变化,没有继续延用《Devdas》。小小的变化,既表示本片剧情和原著小说及之前的电影存在相同的内容,也表示导演在此基础有了变化。研究了一下IMDB上,印度人对于本片的看法。评分[Rating]8.6/10,2452投票[Votes](截至于2009.04.09),赞赏的评论惊奇于本片“非宝莱坞”的设定。

  “No overacting (unlike any other Hindi hero), no songs around mountains and valleys, no getting emotional over your love.”;“I just fell in love with the movie and wanted to see more of the unpredictable series of events through extraordinary musical narration.”

  的确,本片开始的一小段运用喜剧的手法,交待Dev和Paro两位主要人物,舞蹈、歌曲元素都完备,可以被视为是向传统的致敬。抛弃掉不能调和的种姓制度,两位主人公分开的原因换成了猜忌和意气,电影在男女情感问题上回避了主要矛盾,而让爱情的遗憾具有普遍感。而同时改变了Paro的结婚对象,在原著里Paro的丈夫是一个冷漠、对Paro并不关心的鳏夫,而本片里换成一个深爱妻子的优雅男人。被削弱的悲剧色彩,不仅在人物,更在结局,原来的生离死别换成,Dev和Paro各自断了情丝,发现真爱。

  一系列的改编之下,深刻的悲剧电影,走回喜剧的老路。用Dev和Paro的悲剧作为范例,去分析宿命、人生的无奈和悲哀,扩充电影可解读空间,自然非常不错。但在现有的情节与人物安排下,不去讲述恢弘或者深度,电影单纯只要风格,便很不赖。王家卫的电影,说的浅薄一点,不过是把男女之间的那点事情,掰碎了、揉细了,然后混在情绪的流水。要有多么崇高或激励人的主题,那不是王家卫想干的。细腻的情绪和情感,各人自己在电影里发掘,类似甚至同样的情感经历,便能感动人。

  之所以会联想到王家卫的作品,因为镜头里十分绚烂的色彩,都追求极致的视觉感受:

  当看到Paro去旅馆看望颓废的Dev,并为对方清洗脏衣服时,看到王菲在《重庆森林》里溜进梁朝伟的房间打扫房间、试图改变对方的感觉一样。在电影里都是琐细的小事,但牵连的都是男女情感。主角间对于情感存在患得患失的恐惧:想要,但怕得到后失去,真正离开了,便有了后悔,有了遗憾。银幕外的观众心生惋惜,在内心小小的叹气,最后又小小惊喜结局的美妙。

  曾经轻率的女中学生Chanda,也是后来的妓女,小说原名是Chandramukhi。在原著中,应该没有本片如此的浓墨重彩,在三个主角的本片里,撑起了属于她的三分之一。20世纪初的小说,不可能会写到Chanda因为自己的不当举动,被贴在网络上而最后沦为妓女。这个原因,可以看作是导演设定人物的一个身份而已,让人惊奇的是Chanda的复杂性。她被伤害过,为生计所迫沦为妓女,但依然追求一个梦想,在妓院的老练和妖艳,超过了她年龄所能表现的层次,《American Beauty》的Lolita。

  在音乐和歌曲的使用上,电影容纳很多,从传统的印度“男声”,到新近的说唱乐,假若不错的话,应该有一段二胡在其中。

  —————————————

  Devdas的故事终还与我隔了一层,王家卫的电影看得多了后,对于本片的花头就没有那么多惊喜。因此,本片的突破只是对印度本土电影而言。

  Dev.D.2009.DVDRiP.XviD-D3Si

  《戴夫D》观后感(五):有些“梗“只有印度人懂

  查看《DevD》在IMDb和豆瓣上的评分,差距相当明显,:IMDB上的8.1对应豆瓣上的6.1。我在观看此片时,有一位印度朋友压阵并实时向我解释和备注其中所涉及到的“要点”,所以反过来再看这2分之差,我觉得合情合理。外国人对这部电影的前因后果和里面涉及到的信息量毫不知情,想必是会觉得这部电影过于天马行空,甚至有点形式大于内容。

  1、 经典名著做引

  Dev和Paro的故事在印度过于深入人心,其原著小说《Devdas》的地位堪比中国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国际版《罗密欧朱丽叶》,更何况2002年印度超级“男神”沙鲁克•汗深情出演同名电影,中文译名《宝莱坞生死恋》(看看这名字)。其中,他将Dev的痴情男形象刻画地入木三分,观者动容,看者落泪。

  但是,这部电影在开场简单交代了男主犯了“直男癌”导致女主被迫嫁做人妇的情节后,才放心大胆地打上了Dev D的电影大名,仿佛前面只是引子,故事才刚开始……当然,即使仅仅是个引子,导演也在里面加入了两位主人公“视频性爱”以及渴望“第一次”的剧情,本身就是一种颠覆,童话没有那么纯洁哦~

  2、 时事新闻代入

  在我的印度朋友解说下,片中两段情节都有了新的讽刺意味:

  初中生Chanda的遭遇来源于真实的故事,现实故事更无情,因性爱视频被愚蠢的男友放上网络,全家移居国外,难忍舆论压力,少女的父亲举枪杀了自己的妻子后自杀,少女在此之后也选择了轻生。

  男主在剧中犯下车祸,造成了多人死亡,但有钱的家族请来了金装律师,让他免于法律的制裁。这点也多多少少在影射印度三大汗之一的萨尔曼•汗,他于2002年发生一场车祸并造成伤亡,但最后也无罪释放,演艺生涯似乎也没有受到冲击……

  了解这些背景介绍后,再看这部电影就会明白IMDb上的高评分,这些小的背景知识再加上大胆的缠绵镜头,吸毒,妓女这些镜头,或许都是给印度观众的小礼物,只是我们有些无缘消受。

  收不下这些小礼物,在电影开头还在抱怨男女主颜值太低的我,在电影结束时却被引发出对“为爱神伤”的思考。在沙鲁克•汗的演绎,当然也是原著中,Dev在女友出嫁后黯然神伤,终日酗酒,流连花丛,相思成疾,最后甚至献出生命,并还渴求着与爱人的最后一次见面。而Paro也在嫁给了一个鳏夫后过着无比悲惨的生活,却被压抑在传统礼教中不敢有半步差池……骗了世人和主角自己多少的眼泪。

  在这版电影中,Dev在经历种种后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爱过Paro,有的只是执念;Paro也乐得与自己的老公过着幸福甜蜜的生活,还忙里偷闲来给Paro打扫了一次卫生,让她忘记自己开始新生活……首先,当然是因为时代不同了,环境不再会把别人逼到死角而没有出路;但最重要的一点,从始至终,人都不会有一个绕不去的死角。“为爱神伤”逃不过,“为爱神伤”至死就没有必要了。

  或许所有爱情和感情都是一种“执念”。一个信佛的朋友告诉我,世上本就没有爱情,都是前世的债,爱情就是“欠债”与“还债”。放不下的时候爱得死去活来,放下的时候发现“我根本没爱过她(他)。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M0NjQ2NQ==&mid=206837295&idx=1&sn=ba8ff56250b49a39a20135ed4568fd9d#rd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sbbzjw.com/qingganwenzhang/293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