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永纯》经典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18-12-19   来源:爱情文章    点击:   
字号:

【www.sbbzjw.com--爱情文章】

《爱,永纯》经典读后感10篇

  《爱,永纯》是一本由郎永淳 / 吴萍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永纯》读后感(一):有爱才能永纯

  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但依然不觉得有些厌烦,每一次拿起郎哥的《爱,永纯》这本书,都能在字里行间里感受到其流露出来地暖暖得爱。

  爱情是什么?婚姻又是什么?爱情能与婚姻画等号吗?它们能长久吗?

  看多了因为爱情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最终却什么没有得到,看多了曾经那么相爱的情侣们最终还是因为各种原因而分手了,看多了很多了人选择另一伴的标准是金钱或荣誉,而不是真正的爱。于是慢慢地不太敢相信爱情,开始相信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真正的永纯。

  喜欢郎哥在书背面写得那句话“一切迂回的人生路都不白费,相依相伴、慢慢变老。”相依相伴,慢慢变老,多么美好的画面,多么令人羡慕的场景。

  一直都认为真正的爱情不是罗曼蒂克式的,它可以没有玫瑰,没有红酒,只要彼此一直能想着对方,然后一起携手平平淡淡地走过漫长的人生路。不论富贵还是贫穷,不论疾病还是健康,都能守护着对方,爱着对方,相亲相爱,不离不弃。看了郎哥的这本书,更加坚信了自己的观点。平平淡淡同样也是一种福,或许它比轰轰烈烈的爱情更长久更令人回味无穷。

  去年下半年,大嫂给表姐介绍了两个相亲对象,一个长得似乎不怎么样但家庭条件还不错有房有车且是本地人,另一个则相反,长得蛮帅的但没房没车,也不是本地人。表姐选择了后者,即便她母亲反对,我们这些亲人反对,依然固执己见。

  如果非要在这二者中选择一个作为我下半生的伴侣,我想我会选择前者,能让自己活得更轻松一些为什么不选择呢,比我小三岁的表妹也很认同我的观点。是我们太现实太物质了吗,而表姐看中的并不是这些。也许后者有表姐喜欢的闪光点吧。

  在现在这个非常物质的社会里,爱情与婚姻似乎越来越不能画等号了。它们真的不可以了么?郎哥和萍姐的故事告诉我,它们还是可以划为等号的,因为爱而在一起比因为外在物质而在一起更坚固。只有拥有爱一切才能永纯,又开始相信爱情了。

  我期许将来我的那个他,也应该和郎哥一样,有担当,有责任心,有爱。我们也因是因为爱着彼此而在一起,用不分离。

  《爱,永纯》读后感(二):世界以痛吻我,我仍报以欢歌

  这不是我看的第一本癌症患者写下的书籍。毕业那年我看过花季女孩田维写的《花田半亩》,那是一个美丽女孩的生命绝唱。距今离世已经六年之久了,葬于北京西山脚下一个叫温泉的墓园里,在她的墓碑前,常年放着一束龙胆花,那是田维生前最钟爱的一种花。

  “倘若,这世上从来未有我,那么,又有什么遗憾,什么悲伤。生命是跌撞的曲折,死亡是宁静的星。归于尘土,归于雨露,这世上不再有我,却又无处不是我。”

  “妈妈说,如果能够再次孕育你该多好。你仿佛是在怨恨自己,将我生成多病的身躯。妈妈,我却时常感谢你,你给我的生命。即使这身躯,有许多不如意,但生命,从来是独一无二、最可宝贵的礼物。我感谢,今生是你的女儿,感谢能依偎在你的身旁,能够开放在你的手心。妈妈,不幸是我们共同的命运。幸福,却是更深切的主题。”

  从那本书里我看到了年轻女孩面对死亡的那种精神,那颗感恩的心。

  之后我看过于娟的《此生未完成》,她离开这个世界已经三年多了,走向死亡的过程是如此黑暗,于娟却努力让这段路变得有光明。“那些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大”。她说:“如果不能和别人比生命的长度,那就去比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吧。”

  总的来说,两本书的作者都已经离世,在病痛折磨时她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即使如此,还是掩藏不了一些伤感与悲痛。而《爱,永纯》此书中的作者吴萍在抗癌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可能如此书中才没有着力的渲染关于病痛来临时对生活对生命过多的感悟与悲伤。

  此书总共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吴萍得病,夫妻俩相互扶持最终取得胜利;第二部分是夫妻二人如何奋斗取得今日之成就的过程;第三部分是妻子修养儿子出国留学在美国生活的所思所感所见所闻;第四部分是大团圆结局。

  在我看来 ,最精彩的是第三部分。第一部分我在其他书中看过的更精彩,而作者也并不着重描述所以显得平平淡淡。第二部分是个人的成长奋斗之路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第三部分则是母子俩给我们折射了一个很真实的美国,或者说真实的是中国人在美国是如何生活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风光,那么无忧无虑。

  书中有些观点是值得赞扬的,比如别路过幸福而不自知,好心境带来好结果,倒下是输给了自己等积极的人生态度。当然了,此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书中的叙述人时而是丈夫,时而是妻子,时而是儿子显得有些杂乱。可能并非专业的作者,所以只是力求如何将事情叙述清楚的缘故吧。

  《爱,永纯》读后感(三):生命可以如此坚强——读《爱,永纯》

  他们跟我们经历着同样的幸福,恋爱,结婚,生子。但是他们面对磨难的心态,不见得我们可以。看了吴萍姐姐的化疗日记,我好仰慕,好钦佩。从死神手中走出来,那得经受几重几重的身体折磨。

  她在书中说,她经历了火刑、煮型、冰型,其实我真心的想问一句,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她从这些病痛中走出来,这力量我想除了求生欲望,除了爱,是不是还有别的?我想她看破生死关,历经生死关,余下的日子里会更加的幸福更加的美满,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发布会上看到了这位看似平凡却如此不平凡的女性,要不是知道有这么一本书,有这么一个记录,很难想象这么一个女子能经受住这么多磨难的考验,除了仰望、尊敬,其余的话好像都是多余的。

  加油,我想命运给了你一个如此不平凡的经历,必将有后福!

  《爱,永纯》读后感(四):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

  在这个大家找伴侣要看对方工资、长相、家底的浮躁社会里,执手相伴的婚姻是难得的。单身的时候,我对婚姻的定义,希望有一天,当我选择伴侣的时候,我不用委屈自己,我的婚姻最好也是最坏,都是因为爱。我总觉得一辈子太长了,两个人在一起过一辈子,如果没有爱,需要太高超的相处技巧,我做不到。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这家人从这场病痛中都是有收获的,就连被带到异乡读书的孩子都在父母的状态中,学会了爱,学会了如何经营家庭。他的父母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他。

  我恋爱经验很少,结婚这么多年,每当有人问我怎么选丈夫,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后来《四大名捕》里有段台词,我经常引用。

  无情:娇娘,我还能做些什么?

  娇娘:你知道嘛,真的爱情,从来就不需要去做什么。要靠手段才能得到的,就不是真的。

  无情:那我就一直等下去?

  娇娘:有些男人,值得等。

  无情:那如果一直等不到呢?

  娇娘:等不到的男人,你就不用可惜。那是你幸运。

  看着郎永淳,吴萍的故事,可能更能体会这段台词。面对生死的时候,我们都会懦弱,都会迷茫,都会恐慌,而陪伴中,爱是支撑所有人的支点,没有这个支点,多坚强的人都会崩溃。而当家庭中有爱,有信心就是另外一个状态。

  书里《长滩日落》章节描写日落的部分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一切都安静了,只剩下留恋,不是太阳对世界的留恋,而是世界对太阳的思念,它弥漫在天际,久久不散。其实太阳的升起和沉落都很平常,不平常的是这个世界对他的态度。它来的时候我们雀跃,它走的时候我们悲伤。其实,来和走都只是一个过程,当太阳从这里沉落,其实它正在世界的另一端升起。生命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看到的,得到的。我们对生命的敬畏,让我们更珍惜爱,珍惜家人,珍惜幸福。在书的最后,郎永淳和吴萍分别用一句话,昭示了他们爱。“一切迂回的人生路都不白费,相依相伴、慢慢变老。”“我以为我是因为爱你而活着,其实不然,我是因为你的爱才活着。”

  《爱,永纯》读后感(五):一切都还不错

  1.用病情歌亲情

  相信当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的那一刻,所有的读者悬挂的心落地了。我们不禁庆幸吴萍完满地结束了冰火两重天的2013年,走回到人间正道,更被吴萍和永淳那相携相爱、共度难关的爱情锁深深打动。

  吴萍说:“我仔细观察他的脸,看不出一丝涟漪,平静而富有磁性的男中音穿透我的身体,抚慰我悲伤的心,那种感觉非常非常温;就在那一晚,我得到了救赎,十几天来第一次像孩子一样倚在他身边安心地睡着了,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他就是我活着的理由。”永淳说:“在那一刻,我知道,我要带领全家,学会理解生命,面对死亡,学会更好地度过每一天。”在那一刻,他们察觉到了过去他们彼此未曾注意的爱意,在那一刻,读者们对他们对待疾病的淡然和对家庭的倾注所感动。

  “其实当一个人面对死亡,不舍的不是金钱、地位、别人的赞誉、生活的享受……锥心之痛的,只是亲情,是和亲人在一起相濡以沫,即使什么都不说,你坐床头我坐床尾也能感觉到的那种脉脉温情。”吴萍用这样一种临近死亡威胁时生命的大彻大悟直面人生,在她心里真正值得珍重的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生命中点点滴滴的无需言说的亲情。

  对面对这样一本用对亲情、对生命的理解写就的书,面对着“爱,永纯”这样一个单纯而深刻的标题,读者们真切地能感受到“爱”可以如此纯洁,亲情可以如此真切,爱情可以如此永恒。

  2.从留学谈教育

  为了寻求更好的环境来进行康复,吴萍来到了美国,此时儿子也放弃了国内最优异的中学一同前往美国读书,也借此陪伴母亲。初来乍到,留学的辛苦母子一同承受,文化不再是过去熟悉的中国风,面孔不再是清一色的黄皮肤,教育不再是固定不变的应试教育。对年幼的儿子接受起来还算容易,但对于从小就在中国式教育培养下长大的吴萍颇为不易,然而面对困难,吴萍坦然接受,她积极主动的学英文、学文化、学规则,没多久就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真应了吴萍那句“留学,先改变了我”。

  通过对儿子在美国教育的了解和深刻的思考后,吴萍渐渐开始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产生担忧。吴萍说:“可悲的是,我们的体育课没有和孩子们的兴趣结合起来,很多家长不得不在课外花钱请教练学网球、足球、篮球。而孩子们对学校的体育课也大多深恶痛绝。我来美国之前,还有儿子的同学家长攒体育中考训练班。我其实也和儿子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相信吴萍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忧虑也困扰着中国许多其他家庭,吴萍通过对美国教育切身的体会提议我们国家应当借鉴美国等先进教育国家的理念,使教育真的跟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让孩子们在学校不仅得到知识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学会改造世界、改进社会的方式和方法。

  对于留学,她也提议到:“既然美国的教育比我们好,我们为什么不据为己用?如果可能,我想号召全国有能力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出国来,一来可为国内其他孩子腾出教育资源,二来可利用美国优质师资和理念,挖掘潜力,培养精英,将来报效国家民族。”吴萍希望世人不要对出国深造产生误解和排挤,而是要以一个积极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它。

  3.用乐观待生命

  “面向大海,一切尘世都甩在了身后。太阳的升起与沉落都很平常,不平常的是这个世界对它的态度。它来的时候我们雀跃,它走的时候我们悲伤。其实,来和走都只是一个过程,当太阳从这里沉落,其实它正在世界的另一端升起。生命何尝不是如此呢?”吴萍在书中谈及生命时说道。

  不错,面对生命时,不管是怨天尤人还是平静对待,生命于人来言永远都是一个从不驻足的平凡的过程,不平凡的永远是对待生命的态度,泰戈尔说过“世界以痛吻我,我仍报以欢歌”,永淳、吴萍,小雨用面对困难来临时的乐观心态来演绎这段佳言,从在化疗前全家人对吴萍即将剃成光头的轻松调侃到化疗之后吴萍对剃头经验的诙谐总结;从初到美国逛超市的“叫其他人都来,多生孩子,把美国变成我们的”的小小冲动到“美国人喜欢在自己家里办Party,就是因为他们家里有洗碗机”的突发奇想。疾病的到来没有让一家人期期艾艾,突如其来困难反而被欢声笑语所打败。

  永淳说:“来到人世上,原本就是一次偶然,而离开这个世界,谁也躲不过,这就是必然。生老病死,人间规律。然而,谁不贪恋生得绚烂,活得漫长。” 如今吴萍终于白白胖胖、高高兴兴地踏雪行车,修剪了新生出来的、茂密的、夹杂着白色发丝的头发。我们也终于可以羡慕这一家人的“绚烂”与“漫长”。

  伴随着小雨的茁壮成长,吴萍的身体也日渐康复,仿佛可以听到永淳笑着说道:一切都还不错。

  《爱,永纯》读后感(六):随笔的随笔

  自习疲惫间隙随意找到了一本书用来放松大脑,随笔最重要的就是生活气息浓厚,人味足,读来就像作者的生活在眼前展开。 书的前部分记录抗癌过程,后部分以癌后康复阶段的陪孩子生活为背景描写孩子的出国学习。 郎永淳,央视主播,这个特殊的职位让全国人民都认识了他,大部分观众包括我都想对这个每天准时7:00出现在各大电视频道的新闻人做更多的了解,工作的,家庭的,他的人生经历……这也是我为什么用了几个钟头一口气看完了全书。

  作为一个贫穷家庭(以19大中习大大的标准划分)学生来说,看到这本书,首先带入如果我们家有人得了癌症,会是什么样的情况,……,简直不敢想,家里的气氛一定也会得癌症。中国家庭的贫穷差距在疾病面前显露无遗,在描述中,作者家里首先想到寻找最好的医生,最好的治疗环境,即使生病的时候,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受不到一点影响。吴萍在书中有一处写到去北京复查的情节,作者感慨到即使她那样的北京常驻人都要去好几次,何况一个外来人,在北京就连检查的费用都不菲。

  作者一家面对疾病积极治疗的态度的确值得赞赏,其实每一部记录癌症或者其他重大疾病的治疗都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老生常谈的才是真理和事实,作者因为疾病在忙碌的生活中获取了片刻的安静,此时发现最大的幸福应该是健康平安,开始疑惑周围人每天健健康康却皱眉哭脸,此时想象一下,如果是你每天日复一日的生活学习的时候会感恩上天给你的健康完整吗?只有突如其来的意外才会让我猛然发现健康的意义。读了这本书的第二天也就是周一的一个早上普通的运筹学课上,照常走神的我突然回过神来,想到这本书和一句名言:请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去过。我联系着一思考,发现这个最后一天也就是发现疾病的前夕,我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一生健康,一生没有什么大毛病,如果来了也只能受着,但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时如果能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把你的健康生活来一个倒计时,你是否就会珍惜每一刻每一分,不要因为枯燥的知识而随心所欲的走神,不要因为片刻的劳累就放松对自己的管理,不要因为困难就不敢攻克……时间有限,不要让自己一生碌碌无为,至少能在年老时有所谈资。

  治病过程中不断穿插作者年轻时的故事,从最初的邂逅,就是郎才女貌,外貌好,学习好,工作也强,看了这么多故事以后,我发现现实中的美好爱情故事并不是灰姑娘和王子而是真正的王子与公主,这里不是以财力判定王子或公主而是说我们自己在某个阶段某个方面遇到的大佬,厉害的人为王子或者公主,只有彼此都足够优秀,这样的结合既能够得到周围人的祝福,也更加利于双方的进一步成功,更重要的是这样会在双方心中产生平等感,尊重感。

  因此这本书也算是让我找到了真正爱情的进门密码,当你不够优秀的时候,请默默的积淀实力让自己被优秀的人看见,只有这样所期待的爱情才会产生。

  以上一时兴起写了一些对生活的思考,生活不仅是体验更需要总结经验。(文笔很烂,第一次书评。)

  《爱,永纯》读后感(七):全书通读感觉像是一本留学指南!

  很快就把全书通读完毕,看到这本书,心想一定要看看,之前经常能在中央新闻节目里看到他。不过有一段时间没看到了,很好奇。

  出于好奇,开始读这本书,前边几篇写的是妻子生病和一些细节,读的自己也感同身受,泪水早已含在眼眶里。不过很快妻子吴萍就叙说带孩子出国留学的种种琐事,读起来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新奇。

  从孩子如何才能去国外留学,一般是通过什么渠道出去,什么时候更适合出去,各种情况的对比。也说出了各种朋友的建议等等。感觉是留学指南的第一手资料。

  当她们娘俩分别住在寄宿家庭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为人父母的舐犊之情!

  可能是怕自己病情突然严重不久于人世,把孩子交到别人看管教育,及时是自己离开了孩子也不会对自己那么依赖。这一点吴萍在书里也说到了!

  生活在美国,也是学习在美国。学习当地的人文,妈妈也去上课,在中餐馆里也可以和当地华人聊天,去和国内朋友的美国朋友聊天,和孩子的家长聊天,和寄宿家庭的女主人聊天,适应当他们的工作方式,吴萍虽然得了绝症,但是重新开始了一个新的生活,新的人生。

  儿子小郎,从刚开始的不适应,想回国,到后来开始结交好朋友愿意留在美国,感觉到美国的生活给自己的自由。内向的自己逼着去跟每个朋友说想和他们过节!在美国是需要表达自己得想法和情感的。

  通篇读完也就在头几篇后边几篇说的是自己的病情,中间偶尔穿插了自己得病情。写的很好看,感人至深,温柔的字句种,感受到了坚强与对生命的向往。

  总之,很好看!

  《爱,永纯》读后感(八):除了爱什么都没有

  看郎永淳播新闻很多年,瘦瘦的带着眼睛的样子,每天中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成了我中午吃饭时的佐餐品,我对新闻主播一直没什么兴趣,又是朝廷台的主播,受限的程度又远比其他主播来的更沉重些,又不像白岩松这样的有评论节目,在荧屏上四平八稳的播新闻,自然得不到我的注意。

  我记得很多年前的一次开心辞典,是他带着他的妻子一起参加的,王小丫说真羡慕你们这样恩爱,相扶到老。那也是我对他第一次有了解。

  2011年新闻联播的主播位置到了他的身上,多年不关注我也是十分惊讶,一个新闻联播的主播位子是多少主持人梦寐以求的啊!再后来我离开家,在图书馆看到了这本书,除了爱,一无所有。

  看他,看她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得知妻子患癌后的心路历程,写自己治疗癌症的过程,写自己儿子申请高中的生活,事无巨细,配上了点点滴滴的照片,不得不说这是真的把家人放在心里的一家,点点滴滴的小事记忆的如此深刻自然。

  但这又是这样的除了爱一无所有的书,除了爱,再无其他,没有白岩松的书里对于生活对于社会的反思,only love

  弱弱的ps一下,这本书看起来内容并不厚实,大量的留白,照片占据了很多的位置,文章的字看起来大,间隔又宽,我姑且就猜是素材的不足够吧....

  《爱,永纯》读后感(九):编辑手记:愿陪你一同走过( 文/王黛君)

  陪同本身即意义,它才是我们拥有的能够对抗苦难的良药。

  那些艰难的时刻,有没有谁,愿意陪你一同走过?

  图书编辑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没有之一,如果你是好文字好故事的偏执热爱者的话。

  13年的盛夏,看到样张——只是现在成书中极小的一部分,便轻而易举地打动了我。一个沁人心脾的好故事会让编辑瞬间失常,那段时间的我,脸上应该时不时神经质般露出太开心的傻笑(拿到好稿子了),间或突然的泪流满面(被文字感动了)。

  这半年来,一篇一篇的接触到了这个故事的全貌,不单对永淳老师充满了敬意,永淳老师的妻子吴萍也成了我心中的女神。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把吴萍姐奉为女性典范的,也许是从我们隔着太平洋聊微信时听到她特别美好的声音,也许是她回北京后夜里三点还在和我聊书稿时她认真与专注的样子,也许是面对命运刁难时她的乐观平和,也许是她教会了我什么是爱。什么是爱啊,这对于一个刚刚步入婚姻的女生来说,是多么的幸运。也许有人殚精竭虑、耗尽一生,也还没能弄懂爱的本质。爱,其实不复杂!

  在时光遂道上风雨同舟他们,以爱、以诚和世人碰杯,布施命运中各种面貌爱的力量,我是那么为他们的同舟泅渡叫好。

  在除夕前夜,做了多年编辑的我拿到第一本样书的时候,双手竟有些颤抖(绝不是饿得低血糖了),呼吸也有些急促(绝不是熬夜内分泌失调了)。而是,我那么的想让这本书的样子配得起他们的爱情,那么的想让更多的人拥有与他们接近的灵魂。

  在悠长的喜庆的春节假期里,我把第一批样书送给了身边的朋友,我得到了大家的反馈与共鸣。这个以爱取暖持续了20年的北京爱情故事感动了我和我的朋友,希望它可以感动更多人,感染更多人。

  生活中若没有爱,便暗淡无光;有爱,便可抵挡命运的刁难。

  那么,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呢?

  2011年,妻子罹患乳腺癌并出现癌细胞转移扩散,在雾霭深重的城市里,他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妻子去美国休养,已经考上北京最知名中学的儿子留学美国,陪伴妈妈。夫妻二人用各自的视角,于中美两地回顾近二十年来关于恋爱、婚姻、家庭、教育的心情感悟,字句间皆是人生智慧。

  在异国他乡,妻子和儿子互相取暖,儿子既要陪伴妈妈,又要学习在陌生的环境中独立。妻子既要休养身体,又要适应异国的生活和“陪读妈妈”的身份。他则在国内则坚定地支持着家人并将这一路的心路历程诉诸笔尖。面对命运的责难,他们说——世界以痛吻我,我仍报以欢歌。

  人生真正的圆满,不是平淡的幸福,而是勇敢的面对所有不幸。往往人在幸福中就会遇到一些考验感情的磨难,有人选择退却,有人勇敢地坚守。

  她说:“我以为我是因为爱你而活着,其实不然,我是因为你的爱才活着。”

  他说:“一切迂回的人生路都不白费,相依相伴、慢慢变老。”

  这是一份让人潸然泪下的爱的告白,告诉人们,爱的本质是永纯的,爱与坚守的力量是无限的。

  郎永淳,祖籍北京,江苏出生,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针灸专业,后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学习,主持央视午间节目《新闻30分》十余年。二〇〇一年九月开始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担任主播至今。

  吴萍,郎永淳的妻子、同窗,一九九六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计算机世界》杂志执行总编,现于美国休养。

  人生就是这一连串的生命体验,经历过的,才是属于你的故事;走过的,才是属于你的人生。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我,希望也会感动到你,愿爱可以抵御一切苦难。

  《爱,永纯》读后感(十):一本满载亲情的书

  前年从亚马逊上买的书,今年终于读了。今年计划把之前Kindle上累积下载的书都读完。

  本来是一本闲来无事随便下载来的,读完收获有这些:1. 婚姻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也会给人力量;2. 多锻炼身体,不生病;3. 多挣钱,以备不时之需。

  女人天生要经历更多挫折,比如乳腺癌、宫颈癌、子宫肌瘤这些病,不知什么时候就悄悄降临,除了祈祷好像没什么办法。很钦佩书中主人公面对病魔的勇气和乐观的精神,这是很难得的,很多人都是被自己的恐惧心理给击垮的。之前自己乳腺上也长了结节,还好并不严重,但也疼了好一阵子。我就想,啥好都不如身体好,论文写不完慢慢写,工作找的不好可以重新再找,身体坏了就麻烦了。所以按时吃饭,多锻炼,不熬夜,有不舒服的地方及时就医检查。

  有人在这本书的评价里说,如果是普通家庭等待着他们的只有死亡。医疗开销永远是这个国家人们心上的痛。也是去年起,我开始有对金钱的焦虑。因为我妈妈也被怀疑宫颈有病变,在医院做了好几次检查,深感现在的医疗费用真的是很贵,仅仅是几次检查和普通的药品就要花费几千块钱。那些日子里经常出入医院,看着医院里人来人往的病人和家属,我在想我以后得挣多少钱才能踏进这个钞票粉碎机的时候不心慌。什么样的医疗体制才能使每个家庭不会因病致贫?

  后面谈到他们儿子在美国的留学时光,觉得挺好玩儿的。当然刚开始的孤独和不合群是肯定的,看到这个小伙子的成长,我这个阿姨竟然也觉得很高兴。我这个婚姻悲观主义者在这本书里常常看到亲情带来的力量和温情,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婚姻,很多亲情也就不会存在。孩子带来很多责任和烦恼,但是看到孩子的成长又很欣慰。我现在说不想要孩子,觉得这个社会对养孩子的家庭很不友好,要抢学位抢学区房,有了孩子之后束缚自由。但是看了这本书,又好像看到孩子带给父母的快乐也是没有孩子的人难以体会到的。所以很难说是养孩子好还是不养孩子好。我也不知道我这个连男朋友都没有的人纠结个什么劲。

  我之前说要读一本书写点啥,但是后来都忘了。以至于时间久了都忘了自己当时读某本书的心得体会了,今年第一篇书评,献给这么一本有爱的书。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sbbzjw.com/qingganwenzhang/295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