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风流史》经典影评集

发布时间:2019-02-06   来源:爱情文章    点击:   
字号:

【www.sbbzjw.com--爱情文章】

《皇室风流史》经典影评集

  《皇室风流史》是一部由尼科莱·阿尔赛执导,艾丽西亚·维坎德 / 麦斯·米科尔森 / 米克尔·福尔斯加德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皇室风流史》影评(一):谁来接纳可怜的国王

  这是一个写给看过电影的人来读的影评,

  如果看不懂,请先看电影。

  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

  第一次见王后只敢藏在树后,

  觉得没有危险才突然出现。

  接王后回到皇宫时,他多么高兴,

  以为从此有人可以做自己的同盟。

  在王后获得了贵族们的认可之后,

  国王只会用躁郁来掩饰自己的不安,

  自己从不为贵族圈认可,

  而这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年轻的王后却轻易获得了。

  为了赢得认可,他更加放荡不羁,

  即使在即位之后。

  国王没有实权,议会视他为傀儡,

  给他找私人医生只是为了证明他疯了。

  医生是为了帮助落难贵族回到议会才来到国王身边的,

  他陪国王厮混,却从未在内心尊重国王的身份。

  国王以为自己终于有了知音,

  他做出了巨大的改变去讨好医生,

  开始在议会发表主张,

  开始扮演自己身在其位却不熟悉的角色,

  开始读启蒙思想家的信,

  他以为这样做就终于有人理解自己了。

  可是,医生与以前议会的人并没有两样,

  他们都只是把国王当做傀儡,

  只需要他的签名而已。

  医生利用国王对自己的依赖和信任去推行只是在书中看到的政治主张,

  他以拯救丹麦的受苦农奴为己任,

  其实只是享受政通令行的短暂刺激而已。

  任何一个国家在短期发布大量法律的结果只会祸国殃民,

  无论这些法律有多好,一切来不及实施的律法只是废纸一张。

  他为了改革,甘愿抛弃与年轻王后的爱情,

  与以往议会的人一样指责国王是疯子,

  不回报当初提拔他的人,

  为了享受这短暂权力的快感去做一个无情无义的人,

  果然要使一个人堕落最快的方式就是给他无限的权力。

  而王后呢,她同情无辜旺死的农奴,

  她关心受病痛折磨的儿童,

  她阅读启蒙思想家的著作,

  但她最想要的只是卑微的爱情。

  在爱情的名义下,女人总是比男人勇敢,

  可以很快就忘记自己王后的身份。

  只有在骨肉分离的时候,

  王后才会觉醒除了爱情,亲情才更加无可替代。

  在所有的剧情里,国王都不是主角。

  他是最爱演戏的那一个啊,

  医生诱导他演戏,王后也爱看戏,

  他一直在拙劣的演出,却无人真心喝彩。

  他想要和王后与腹中胎儿在一起,

  多次表达喜欢和医生在一起,

  王后给他冷漠的背影,

  医生给他一个黑人娈童。

  国王是软弱的,缺乏父爱也缺乏母爱,

  把医生当爸爸,叫王后为妈妈。

  可是医生只是利用他,王后鄙视他又因这称呼而扇他耳光。

  他们无一人真心尊重国王的身份和地位,

  奸情败露却单纯的依赖国王的拯救。

  至死他们还在怨着国王吧,

  我想他们没有一个人会为自己亏欠过国王而忏悔。

  如果医生能够耐心等着国王成长,

  如果王后能给国王温柔的女性的疼爱……

  当然,历史是没有如果的。

  不知道国王的儿子在武装夺取政权之后会怎样对待自己的父亲,

  他会因为政务繁忙而让父亲继续留在那个黑暗的房间吗?

  他会安抚父亲遭妻子和好友同时背叛而受伤的心灵吗?

  还是,他也只是把父亲当作通往至高权力道路的傀儡而已。

  《皇室风流史》影评(二):大背景之下的凄美爱情故事,但我还是想说:不作死就不会死

  一千个读者里面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对于同一部电影,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的内涵,有的人看到了公主和斯特恩斯的凄美爱情,有的人则看到思想启蒙的大历史背景,腐女看到国王对斯特恩斯基情的一往情深深几许。而富于心计的人则看到宫廷阴谋和政治斗争的残酷。

  整个电影人物形象刻画丰满,故事情节紧凑,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穿插在思想启蒙这么一个大历史背景下。行云流水荡气回肠。

  国王应该是个悲剧的典型,开场就以一副中二的形象出现,令公主尚且充满憧憬的心理预期大打折扣,然后守着这么高贵气质美艳的老婆到处拈花惹草,都不懂说他什么了。后来和好基友,我们的男主一见如故,老婆被撬生气之后面对失去基友的恐惧居然安然接受了绿帽,直到斯特恩斯临死之前还在为他开脱。他是刻画最成功的人物,同时也是最悲剧的一个。

  一般爱情片的男主和女主都是带点文艺的,公主待嫁时也充满了对爱情的憧憬但却被迫接受命运的选择,正如剧终女主向男主借书时所言:人生来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但令人欣慰的是他们最终勇敢冲破世俗的枷锁追求爱情。

  而男主更是给广大屌丝上了一堂生动的把妹课,比如要有共同的话题,要让妹子对你感兴趣而不是你贴上去,吸引力比追逐更加有效,要让自己有足够的魅力和阅历。屌丝们,学着点。

  不过男主的智商都不怎么敢恭维,尤其是政治智商。这也是我为什么说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原因。

  看来了解中世纪史的都知道,教会有绝对权力,国王并不能做到像中国皇帝一样一言九鼎。事实上就算中国明朝的时候那些皇帝除了朱重八那样的开国皇帝刽子手,明成祖朱棣和嘉靖那样心机重的,也都被言官大臣左右,所以玩政治是一件难度非常大非常复杂的事情,治大国如烹小鲜。

  男主角显然没这个觉悟,觉得自己掌握皇帝大权在握,各种政令颁布下去,就能百日维新天下太平了。不仅到处树敌,盟友都离他而去。不收税经费从哪里来?削减贵族津贴。那样所有大臣都会反对的。军费?哦,亲,你没开玩笑吧。

  你在官场上混不能给人抓住把柄懂不懂?

  你跟王后搞奸情就算了,好歹低调点啊!你控制国王也就算了,当年张居正当内阁首辅控制万历,好歹把皇帝孤儿寡母哄得好好的给足面子。你倒好,卸磨杀驴,连国王也敢吼。那个国王也真缺心眼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人抢你老婆夺你权力把你不放在眼里你都能忍!

  把国王当傀儡你好歹得哄好了,不给反对派任何可以抓住的把柄,然后各个地方安插自己亲信党羽控制好局面,做人进退的当左右逢源,懂得适当的忍让,这些男主都做不到。满脑子都是政治正确的改革思想,书呆子一个啊!

  男主到处树敌,你连盟友都背叛了你你说你失不失败!

  关于改革!

  一个机器你换个零件,一个程序你换个功能模块你都要考虑到能不能和其它功能模块兼容,会不会影响。更何况涉及天下人饭碗的制度,旧的制度虽然不好但是好歹可以用,但是你大笔一挥改革新的制度可能危及很多人都丢掉饭碗了。性格好的骂你,性格不好的直接操刀奔你过来了!

  你看看先开始新闻自由废除审查制度,最后看着满大街骂你的小广告又自己打自己脸恢复审查制度!

  国王中二,但是下面的大臣,后宫的太后,这帮野心家可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政治斗争中只有1和0,向来都是你死我所斩草除根。很可惜男主,国王,以及出卖朋友的兰左都没这么觉悟。

  事实上我觉得保守宫廷势力相比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倾轧,手段实在是太过温和太过仁慈,居然没斩草除根。

  《皇室风流史》影评(三):《皇室风流史》:自由和爱情,价很高

  (芷宁写于2013年1月6日)

  将影片《皇室风流史(A Royal Affair)》和经典的《莫扎特传》作比的媒体,多少有点“高级黑”的意思,很多观众那被骤然撩拨而起的观影期待值,很可能在不短的观看时长内逐渐消耗掉。

  不可否认,该片整体呈现得精致华美,细腻哀婉,将一段触犯禁忌的爱情与一段夭折了的变革史颇有耐心地交织并序。历史搭载绝恋,这样的做法似乎很讨巧,但也有可能触碰危险点,因为将追求真爱不惜触犯禁忌与理想主义者捍卫人民自由这样的两条线,结合推进得合理适宜、扣人心弦,是件费脑细胞的又众口难调的工作,或许还会吃力不会讨好,从如今的成片看,各方面似乎都做得不错,但总感觉缺那么点力道。

  片名将侧重点放在了那段让当事人欲罢不能的禁忌恋上,从影片的戏份分配看,有理想抱负的御医斯特恩斯和不幸的年轻王后卡洛琳间的情感纠缠的确占了不少篇幅,于是御医对于变革做出努力的部分,则显得没那么具有先驱血泪般的生动激昂了。而另一个译名《御医》如果可以成为片名的话,或许侧重点会偏变革一点,会令影片的余味更深远一些,至少自由意识觉醒前的丹麦,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渴望驱散黑暗、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民主这样浩瀚画卷的丹麦版在影史上还是不多的,而如今的这出不能善终的宫廷出墙内遇记,并不显得比欧洲其他王室的震撼性事件更打动人心。

  不过,影片在宠爱观众的眼球这方面做得很妥帖,片中的画面极具美感,凸显了十八世纪末欧洲宫廷的奢华绮丽,自然风景悦目怡人,服装饰品摇曳生姿,室内美设更是呈现出了精心雕琢的诚意。在表述方面,影片伊始就流露出压抑克制的调子,叙事在委婉细致的同时,也令节奏有点拖,偶尔还有沉闷之感,所幸演员的表演不俗,主演的每个情绪转折都交待的耐人回味。

  米科尔·波·弗斯加德演出了历史记载中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七世的精神紊乱问题,也演出这位国王的可悲与可怜。年轻的艾丽西卡·维坎德在二十出头这样的年纪就有了不错的心理表现戏,令观众难免期待她的以后。至于麦德斯·米科尔森,他一如既往的有戏,似乎每个有影响力的丹麦影片里,都少不了他的踪影,在本片中,越是需要表现内心波澜起伏的戏份,米科尔森越是诠释的得心应手,如最后马车里的那场戏,御医从对面就坐教士的面部神情中,已经明了没什么特赦之类的东西,但他依旧没有对坐在身边的可怜的布兰特吐露实情,那个内心突然明镜似的表情,于面部神情的微妙变化中完全体现,米科尔森大叔的演技不是盖的。

  片尾字幕提示,卡洛琳和克里斯蒂安七世的儿子弗雷德里克六世继位后,对丹麦实施了一系列变革,甚至比御医任首辅时还大刀阔斧。似在表明,变革,总得有人当铺垫,特别是那些缺乏经验和方式方法的理想主义者。

  http://nicolew.blog.hexun.com/82474973_d.html

  《皇室风流史》影评(四):叙事分析

  第一次看此片仅仅凭感觉就给了五星,今天再看一遍,似乎更懂得了其中意味。(翻译的片名真是有些误导)

  主题

  第一次看就有种主题不清晰地感觉,到底是描写这段爱情还是重点在于启蒙思想的悲剧?我有些恍惚。但细看起来此两者并不冲突,启蒙思想是两个人相恋的媒人也是好感的基础,启蒙思想让他们共同携手改变国家,启蒙思想又让他们命运笼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神经兮兮的国王直接就说出来,对她没有感觉,她只是在没见到的时候有对老公完美的想象,最终并无好感。等于说这段爱情就是传统爱情的象征,是启蒙思想所要打破的,爱情的悲剧犹如启蒙思想最终的解决一样。最后的一封留给孩子们的长信,最后女孩拉开窗帘的一层光亮都象征着现代社会的曙光,影片只借爱情的线索来描摹启蒙思想家的命运。

  叙事

  影片以王后在信开始,也以王后的信结束,首尾呼应。中间时而回忆似的旁白贯穿主线,引领故事发展,不可或缺。

  1、背景。少女的口吻娓娓道来这样一段故事,乘着马车来到丹麦美丽的田园中,让我不自觉想起了林黛玉进贾府轻轻撩起轿帘的窥视。一样的对未来的好奇和担忧,一样的曲折悲剧命运。然后是再王宫前,一个蒙太奇的长镜头收到了国王继母和国王弟弟的对话,两句话就显示了这场戏才刚刚开始,后面有多少斗争。再后就是王后的书得到了监控和遣送,这个举动暗示了王后的不自由。结婚当晚终于等来心心念念的“完美”丈夫,却在第一次弹钢琴时就情绪错乱,接下来的被要求到寝宫的国王,也发泄一般地强行要求王后,一些充满着强制的意味。她的命运里再没有了公主时的自由、开心和轻松,而是斗争、算计、强制和束缚。

  开头三分之一的叙事直到王后怀孕,国王出游。每个画面都包含了很多信息,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介绍上场人物,暗示了故事的走向,毫不啰嗦,实在不错。

  2、上场。背景交代完毕之后则是男主医生的上场,贵族的放浪让医生有机会卷入这场争斗,贵族求得地位用他迷惑国王,谁知道他竟然完全取得了国王的信任,面试时的对话竟然是启蒙思想的语言,足足按时了这个疯国王疯的关键。国王让他参政,从而介绍了国家行政的现状,国王的地位,国王让他给王后看病,从而他们相识,一本卢梭的书让彼此有好感。影片跟着医生的脚步看到了王室实际的情况。

  3、改变。医生起初就是哄得国王高兴,赢得信任,他带国王嫖妓,陪国王练剑,为了赢得信任,其实他内心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他的第一步正在逐渐成功。此时的医生顺风顺水,得到了国王的信任,同时又赢得了王后,他成功地使三人联手,实现启蒙思想,共谋大事。他们开始了些许的小改变,到后来的大改变,到后来的解散议会。

  4、反复。正是因为启蒙思想损害了贵族利益,遭到了反对。贵族利益相互联合,他们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然慢慢靠近。当他拿着伏尔泰的来信的时候,顺境已到了顶峰,她说我怀孕了。故事开始走向更加激烈地斗争中,随着偷情败露,反对派煽动舆论、策划游行,阴谋开始上演,故事的节奏越来越快,等到了国王被逼签字的时候,故事快速发展。启蒙阵营已经瓦解,反对派得到胜利。危机的时刻更将人性刻画的淋漓,医生在看到攻击自己的言论中,恢复审查,在面对汹涌的游行者时候,选择的退缩,这些是启蒙者困难的缩影。尽管国王原谅医生,但时局还是迫使他将最信任的好友签字处死。

  5、高潮。王后被流放和好友被关押都不是国王的意思,但他必须对贵族妥协,而真正的高潮则是启蒙者招供,向上帝低头,国王原谅了他,他却被处死。高耸的刑台下围观者默然地群众,他大声叫着我是你们的一员,却无法得到理解。他为群众做了很多事情,群众却只希望看到他死,他痛苦的泪水和群众的无知麻木,刻画了启蒙者的悲哀。

  6、尾声。启蒙者死了一个,病了一个,被忽略了一个。启蒙的火苗由于两位孩子的长大而传递。一封长信让真相得以还原,让思想影响着丹麦,这个社会又打开了窗帘照到了太阳。孩子重新掌权,推行新政。

  《皇室风流史》影评(五):如果可以重来

  伴着永远下不完的细雨,化不开的浓雾看完了整部电影。

  在想如果可以重来,卡罗琳马蒂尔德,克里斯蒂安七世,斯特林泽,会做择的选择?

  从出生到成长,一路走来到了现在的模样。似乎一切都是那样的漫不经心,随机而散漫,但是回头想想,如果某天某时某件事情,你做的选择有一点点的偏差,你现在刚在什么样的地方遇见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或许,一切自有安排,你成为现在的你,总有它的道理,只不过是还未找到罢了,也许你明天就可以找到,也许很多年以后的某天你突然碰到了,更大的可能是你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之所以成为自己是为了什么。大多数的我们就是过着这样的人生——努力的成为一个自己都不喜欢的自己。

  从影片开头的字幕,就可以想见这部片子必不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的结局,也肯定不会是相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的浪漫基调,欧洲历史片从来是爱情、亲情、友情一锅煮,政治、文艺、宗教理不清,但是我依旧沉迷其中,爱那种繁复华丽的衣裙,喜欢古典盘发,迷恋浪漫多情的绅士,沉醉与细雨马蹄声中,因为时间的距离不可跨越,我永远会不到也不可能亲身经历那些世间,所以哪怕是沉重和悲伤也让人饮鸠止渴般的不可自拔义无反顾。

  镜头从侧后方打过来,只看得见蕾丝花纹的袖口,纤细白嫩的手指,柔和的阳关,细碎的绒发,满地的小花,旋转,摇晃——这样的感觉好像很多欧洲历史片里面都有,区别在于,有的是在片头播放,讲的是无忧无虑的少女时光,有的接近片尾,渲染是洗尽铅华的无欲无求,无论是哪种都是让人喜欢的。因为自然,所以喜欢,因为简单,所以安宁。

  两人的相遇带着一点莫名奇妙,不了解这个历史的我都知道克里斯蒂安必然不是一个好丈夫,至于是不是一个好国王那还不一定,谁说疯子神经质不能成为一个好国王呢?世界很疯狂,要像征服世界你必须比它更疯狂!!!

  两人的相处都是一贯的模式,卡罗琳马蒂尔德的无下限退让隐忍,克里斯蒂安的无规律的胡闹撒泼,周围人的各种交错的心怀叵测,别的我倒是不敢说,只是卡罗琳似乎从来只有接受没有反抗连激动都很少,这让我想起来以前看中国古装剧里的母亲这样教育将要成为王后或者王妃的女儿“你不要期待丈夫的爱,那是不道德的,你需要的是丈夫的尊重。”是否欧洲上层淑女所受的教育也是这般,我不清楚,但是总是想着,不管是什么,如果卡罗琳做点什么或许结局就不是一个人孤独的死去,至少做点什么。

  《皇室风流史》影评(六):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丹麦的国王头脑有问题,但却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王后,从英国来的王后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为了治疗自己的病,国王请来了一个私人医生。私人医生勾引了王后,甚至他们还生下了一个女儿。因为这个医生的特殊身份,他独揽大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虽然改革是好事,但是医生和王后之间的丑事终究是纸包不住火的。王太后玛丽.朱利安娜发动了政变,并做了几个重要的决定:一 架空了头脑有问题的国王克里斯蒂安七世; 二判处医生乔安纳·费德里克·斯特恩斯死刑;三 流放王后卡罗琳。

  当王太后政变成功之后,一切都结束了。国王宣布赦免医生,医生听到这个消息很开心,虽然在牢里面被严刑逼供,但最起码不用死了。但是国王和医生都错了,因为国王已经失去了权利,如今是王太后大权在握。所以国王只能和黑人小孩去做游戏了,医生被砍头,王后卡罗琳一直都被监视住所。一直以为只有中国人才信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原来这个道理是古今中外通用的。看着医生开心的以为可以被国王赦免,看到国王高兴的以为医生可以不用死了,看到卫兵从王后身边抢走她的儿子,那一刻我的心突然感到很痛。一段不合时宜不可触碰的感情,最终还是不会有结果的。

  王后卡罗琳一直被流放,并且监视住所以很年轻就死了。王后卡罗琳的儿子却在16岁的时候在父亲的支持下夺回政权。丹麦的希望就在年轻一代身上了!

  《皇室风流史》影评(七):理想始终是理想

  首先我想说,这部电影名字取得有点失败,但也可能是为了避免过于政治色彩,或者为了有点噱头,引起观看者的兴趣,总之,这部电影其实不是以讲风流韵事为主。这是讲述十八世纪丹麦一场社会改革的兴起和陨落的故事,中间穿插了一点爱情的影子。

  这其实是一部着力点不同的电影,不像一般同类型的历史电影那样用高潮迭起的紧张剧情,宏大壮观的场面来歌颂革命者的抗争和牺牲,激励着那些不断为梦想努力的人们。《皇室风流史》从他们的生活细节入手,从主角们的心态和情绪入手,从影片开头王后平静的叙述入手,一开始就保持了冷静和克制的调调,没有让这部片子陷入陈词滥调。

  英国诗人艾略特曾经说过:“理想与现实之间,动机与行为之间,总有一道阴影。”

  比梦想未能成功实现更可怕的是在一切化为泡影时你才发现你的梦想跟你自己的想象截然不同。来,我们来看看三个充满激情的改革家是怎样被时代的车轮碾碎的。

  以下是三个人的分别分析,比较罗嗦可略过。

  —————————我是剧透的分割线——————————

  国王

  一开始我是讨厌国王的,他太年轻太没有责任感,他从来没有真正爱过王后,视她为一个不得不接触的人,整天醉酒宿娼,走鸡斗狗,玩世不恭,游戏人间,每天对朝政的处理就是接过一叠看都没看过的文件不停地签字。

  然而遇到施特林泽医生后,他渐渐地在医生面前吐露出自己的苦闷:自己名为国王,却被议会和贵族视为无用的疯子(当然也跟他自己的怪诞言行有关),他对贵族专政和阶级制度的不公平感到不满却从来不知道怎样真正地做好国王的工作。于是我发现国王不是一个坏人,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人,他少年时太过放荡癫狂,并没有把心思放在朝政上,所以到了他想做点什么的时候,朝廷已经不是他说了算了,他于是破罐子破摔,每天用酒色麻醉自己,只有医生一眼看穿了他,他因此将医生奉为圭臬,甚至将医生任命为“国王代理”。或许医生的启蒙思潮让他觉得有共鸣,但我觉得他对医生言听计从还是因为他觉得医生了解他。

  当然你可以从基情方面想,但我总觉得是国王的生命太寂寞,医生是唯一一个他能信任和沟通的人,因此即使对文书工作感到枯燥乏味也要留在医生身边,即使知道了医生跟王后之间有私情,他的第一反应也不是吃醋,而是“原来你是为了她不是为了我做这些事情?”即使在太后授意下,民间对医生和王后的关系议论纷纷,他也没有对医生做什么,只是自己发泄一通罢了。

  但另一方面这表现出国王对医生的依赖性,他虽然有了些想法,但始终是幼稚软弱的,一时兴起几个月可以发上百道法令,一烦了就只想跟近侍出去疯玩。当“御医与王后通奸”的流言甚嚣尘上时,他没有警觉;当有人告诉他贵族在背后偷偷串联时,他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甚至当不怀好意的队伍打着“清君侧救国王”的旗号在宫门外叫嚣时,医生要他出面接见,以破除“国王被害”的谣言时,他也畏惧不前:“你是国王代理,你去处理好了!”错过了最后扳回事态的机会。

  他被群臣鼓噪着签署了逮捕、砍头的命令后瑟缩在一边,以及自以为发布了赦免令时兴奋不安的搓手说“医生不会生我的气吧”的样子甚至让我觉得怜悯,是的,是怜悯。

  每个人都有个最适合的人生,他也许就是不适合当国王。因为他只是个孩子,从头到尾都是。

  高喊“我才是国王,我宣布解散议会”的瞬间,或许是他一生最勇敢的时候。

  王后

  王后本来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女子,婚后她跟丈夫彼此厌恶,丈夫的冷淡和荒唐更让她心如死灰,脾气变得很坏,对未来充满绝望,她说她已经认命了。这个时候,医生的出现简直给她的人生带来了一抹亮色。这样一个成熟、善良、优雅、有思想的男人,过着不幸婚姻生活的王后会爱上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王后是一个简单但是坚定的人,她没有那么多政治理想,但对自己的感情非常捍卫,她比国王勇敢太多。她主动派人给医生送去了幽会房间的钥匙,面对纷纷流言她漠然以对。当通奸的事情被国王知晓后,她第一反应是不让任何不信任的人接触到孩子,包括国王,甚至因为孩子莫名的嚎哭给了国王一耳光。她虽然不敢真正踏出皇家的樊篱,与医生私奔,但在政治风暴前夕,她勇敢地对医生说出“换一个国家,做普通的人,我回去看你”的告白。

  她是勇敢的,也是自私的,她是皇室的异数,也是牺牲品。她是国王的受害者,又背叛了国王。到最后,与孩子骨肉分离,但到底还是忠于了自己的内心。也许屈从于个人感情的她也是个不成熟的人,但这样的不成熟却让她在那样一个保守黑暗禁锢个人思想的时代显得那样耀眼。

  医生

  施特林泽医生是一个有启蒙新思想的人,非常具有个人魅力。在议院为国王招募御医时,国王骂走了无数人,唯有他一眼看穿国王的本性,迅速取得了国王的信任,甚至成为国王离不开的人。

  医生对普通平民怀有极大的同情心,对当时社会贵族的特权极为不满。伯爵第一次派人来找他要他跟随国王时,他就说过“我要为了某位伯爵抛弃流血的病人吗?”

  他跟在国王身边后,新思潮迅速感染了国王。国王甚至为了他不惜解散议会,重组内阁,颁布了大量削减贵族特权,让百姓受益的法令。

  医生在内阁办公室激情挥洒笔墨,他开心地与国王拥抱,他觉得自己的理想正在逐步实现,却没有看到背后的暗潮涌动。也许怀有超前理想的人都是天真的,何况医生不是真正从政的人,他不知道一个没有掌握实权却得罪了大把贵族的幼稚国王是多么不可靠。这是他政治上的天真之处,以为有国王撑腰就等于一切,却忽视了这个国王根本是个没长醒的孩子,根本就是个长期的傀儡。

  犹记得医生被捕的那一幕,面对逼宫的侍卫队,他第一句话就问:“国王怎么说?”当对方回答“国王刚签署了逮捕令”时,他脸上表情没有变,眼神却闪动着错愕和无法置信。

  医生太信任国王了,或许是因为国王对他的言听计从,或许是因为跟王后厮混国王也并没有真正生他的气,或许是某日在内阁面对疯疯癫癫的国王他拍桌大吼,国王也只是委屈的说“我喜欢和你在一起”。

  医生太信任自己的能力了,或许是忽视了自己外国人的身份,或许是忽视了与王后通奸的把柄握在反对者手中,又或许是一直以来法令的顺利推行使得他失去了警惕,使得他忘记了被损害到利益的皇室贵族群体是多么庞大。

  最终,改革失败了,医生锒铛入狱,国王被软禁,王后被放逐。

  我对片中的三个人始终怀着复杂的感情。他们有热血,有激情,有梦想,唯独没有谋划,没有策略,没有成年人的阴险与城府,于是这场变革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像学生稚拙的模仿大人的作品一样,漏洞百出,脆弱得不堪一击。

  但是,理想始终是理想,你说它幼稚也好,不切实际也罢,始终曾有人为它付出过一切。它毕竟曾经给整个丹麦王国带来冲击。片尾,懦弱国王的后代弗雷德里克接过了医生的大旗,避免了国王的老路,十六岁就武力夺权,即位后恢复了几乎所有改革法令,并大权独揽55年。也许这就是理想的延续,在时机适当、策划筹谋、铁血手腕后,丹麦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时代。

  所以,我们大概永远都不能说理想是错的,或者为理想而奋斗的人是错的,因为理想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实现理想的人或者实现理想的方式。

  ——————————对电影的印象——————————

  影片的服装、布景非常华丽精致,音乐也不错,演员的演技都非常令人称道,饰演医生的麦德斯•米科尔森有几幕简直演技惊人。

  一是国王大吼“解散议会”后,整个房间里瞬间寂静,没有人敢当众顶撞和质疑国王。那一瞬间是压抑的,众人情绪却暗藏在表面的平静之下,愕然、惊呆、不甘、愤怒、小范围的目光交流,那一个扫过所有人面部表情的镜头将当时的态势、气氛都收入观众眼中。

  还有一个是政变当晚,王后听到急促的敲门声时惊诧的表情只出现了一刹那,下一刻她第一时间就去摇篮边将孩子抱起来,作为一个母亲,就算天塌了第一反应也是保护自己的孩子。一向对太后隐忍不发的王后看到太后便明白了是对方搞的鬼,当着众人的面出言讥讽,被太后命人逐出时她知道不能挽回一边挣扎一边转头大喊,并不是喊冤或者求饶,而是对儿子说“别怕,妈妈很快就回来。”

  当然最戳中心窝的是医生上刑场的一幕,一是在路上的时候,被蒙在鼓里的近侍以为自己和医生得到了特赦,兴奋得在马车里叽叽喳喳,医生却从对方转开不敢对视的眼神里明白了一切:这是个骗局,根本没有什么特赦。那一瞬间仿佛他眼里的光亮都黯淡了下去,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这一幕没有一句台词,他也没有大的表情变化,我却感受到他内心深深的绝望。

  然后是近侍砍头后,医生被拖下车,上千蒙昧好奇的老百姓围着刑台看“叛国贼”是怎样被处死的。医生看着周围那些冷漠的、好奇的、看热闹的眼神,茫然地走着。有老百姓向他扔东西,那一瞬间他大概想起了自己是如何为这些贫苦民众的权益奋斗的,他希望在死前得到大家的理解,他悲愤地一边挣扎一边大喊:“我是你们中的一员!我是你们中的一员!”而周围民众仍然讪笑着,指指点点,不为所动。

  这一幕让我想起鲁迅关于“刑场看客”的描述。民众难以理解改革,也难以理解当权者的争斗,他们只是麻木地被压迫,麻木地生活,把砍头当成生活的调剂。医生一步步走上断头台,虽然没说话,但拖着的步子,眼前模糊的景象都显示出他内心越来越绝望,越来越痛苦。

  我不知道医生最后在断头台上是否真的想起了王后,但当刑场周围的突然安静和远方的王后猛然爆发的哭喊交织在一起时,真的有一种情绪紧紧抓住我的心脏。

  这是三个人的理想彻底幻灭的时候,是所有应该有不应该有的梦变成齑粉的时候。

  但是我知道,理想始终都在那里,对任何人来说,都一直在那里,它们或许会因为人们的天真幼稚而被社会的车轮所碾碎,但永远不会消亡。它会活在人们执着的信念里,活在人们前仆后继的过往里,活在时代不断前进的波涛里。

  为理想记。

  《皇室风流史》影评(八):俗套权力故事下的惊艳

  很久没看到令人惊艳的丹麦电影了,主要归功于冯·提尔和温特伯格两位大神坚持几年一部的拍片速度,完全不管不顾脑残粉们在没有新片可看的时段里做一个坚定地“啃老族”。(我已经看了五遍《家宴》了,TV大神你就不能把《狩猎》的上映日期提前一点么)

  《皇室风流史》的导演是编剧出身,之前还做过《龙纹身的女孩》——那个卖疯了的瑞典版的编剧,不过这一次的《皇室风流史》却在剧本上面乏善可陈——个人感觉柏林给予一个编剧奖一个表演奖,完全是为了把大饼分得更匀称。整个故事尽管完整,但是缺乏一个惊艳的亮点,政治联姻的外力,皇权回归的独裁,为爱而阴谋发动的政变——也许在素以宁静安稳,阴冷潮湿的北欧而言,这些已然算得上是惊天逆谋,但是对天天看新闻做小说来读的天朝子民来说,这些都是相当传统的俗套故事。

  本片的最大亮点,应该在于精彩的群戏,无论是皇后,皇帝,医生,贵族们都保持了相当高水平的发挥,看的过程还是相当享受的。

  皇后的无奈,政治联姻的被迫,来到异国甚至丧失了自己选择阅读的权力——(突然很好奇,他们没有语言的隔阂么),一切都在医生来临后打破了之前自我选择的失语。她也开始从一个简单的政治工具,成为为自己生活而奋斗的人。

  医生和皇帝,正好形成鲜明对比,一个冷若冰山,一个狂躁如火——但是在权力面前两个人则换了一种性格,皇帝幼年生活在父母的高度权威之下,关爱缺失,所以对任何一个能照顾自己的人表现出恋母情结的极端信任与害怕。而医生则是久混江湖,面对任何状态都能置身事外又能从中渔利,可是终究还是无法从容面对爱情。

  整个俗套的权力故事之下,令人惊艳的是导演对群戏场面的绝佳控制与演员调度,初具大师风采。丹麦小国,但却在道格玛95运动之后的十几年里风生水起实在令人钦佩——尽管现在包括冯·提尔和温特伯格这种主将都早已远离运动最初的承诺,但电影的运动不过是一时的,优质的影史经典才是一世的。

  《皇室风流史》影评(九):论找个有权有势的二百五好基友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国王这个好基友,御医如何能参政。

  如果好基友不够二百五,御医如何能长驱直入扫清一切障碍如此顺利参政。

  如果好基友不够二百五,御医如何能轻松上了国王的老婆。最后还能得到好基友的原谅,还试图想法场上救他。。。虽然被老油条们还是玩了一道。

  不过这片子真的适合让20岁上下的姑娘们好好看看,这俩人算真爱不?大体上算吧,尽管御医的高优先级任务是参政,但我相信对女主是有真爱的对吧。但是姑娘们永远别忘了,男人的最高优先级永远不会是女人,尽管你们是他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永远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当国王疯子一样地问御医孩子是不是你的的时候,御医一样可以大言不惭地说不是,即使和女主缠绵的时候,御医依然在讨论国之社稷,试图通过女主的影响力推行自己的主张。在大牢里神父过来告诉他可以免死但要写一份认罪书的时候,御医马上说哎呀我最近一直在研读上帝。。。

  话说其实御医的做法没有错,但在这么一个以爱情为主线的电影里显得他伟大之余又卑鄙了点,当然你也可以说这叫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我认同。

  最后回到演员,国王那么年轻,就不能找个稍微同岁的好基友吗!!!那御医岁数够当他爹了吧!俩人就那么卷着裤腿沿着河边你追我赶的这样真的没问题吗大爷!!

  样貌什么的嘛,Mads大叔这种有点阴郁的比较特别的长相从来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恶,而且欢喜的人超欢喜,恶的人看见就想吐,无可厚非。女主还是挺漂亮的,面相特别好,非常圆润,各部分都圆润,是女人的好面相。

  《皇室风流史》影评(十):历史到底是个小姑娘

  其实想想,历史真的如影片这样叙述,以及人们都是这样看待这段历史的吗?

  医生之所以能与皇后产生感情,首先是性格大胆狂放,这表现在他抢风气之先、敢于接受启蒙思想,自然对自己性和感情方面的约束就相对薄弱;

  其次,医生雷厉风行、敢于改革,但行事急躁、不计后果,例如几个月中颁布了一千多条法律;解散内阁,与贵族保守力量为敌,但又与皇后偷情,一旦事发,将里外受困。同时,他过于高估自己对皇帝的控制力,又低估了保守力量的反击实力和民众的愚昧程度,以及改革对一部分阶层的影响如士兵。于此看来,医生在政治上还是相当幼稚的。

  他最终的结局事实上是可以想见的。但剧中男主角在本戏中的表现却是沉稳理性的,这显然从他的行为以及最后的结局是无法推得的,导演与编剧显然对医生过于同情。

  还有一个问题,医生虽然通过控制皇帝进行了改革,启蒙思想部分得到了实现,社会面貌为之一新,但是,议会的解散和权力的集中,事实上变成了一种独裁,而君主依旧还是傀儡,政治上的民主并没有实现,甚至还不如议会解散之前,只是他的改革思想较为先进。即使保守势力最终没有反戈一击,社会的进步、政治的民主、社会民众的解放还要寄希望下一个贤明的君主或者领袖;但此时的政治形式事实上是在退步,由形式上的民主变成了真实的独裁和人治。

  鉴于女主角扮演者的原因,加一“星”。

  另外,男主角扮演者实在太丑了,个人感觉不是太符合本片男主人公的定位。顺便问一下,丹麦电影的男主角他是承包了吗?怎么最近看到的都是他!!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sbbzjw.com/qingganwenzhang/299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