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夜漂流读后感精选10篇

发布时间:2018-07-26   来源:文摘大全    点击:   
字号:

【www.sbbzjw.com--文摘大全】

永夜漂流读后感精选10篇

  《永夜漂流》是一本由(美) 莉莉·布鲁克斯-道尔顿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夜漂流》读后感(一):Alice in Wasteland

  孤独的故事总会有些清汤寡水,因为你可以猜到它的味道,好奇的是它煮沸时逸出的诸多气泡在破碎前的挣扎。

  探索太空,这一次,没有了肯尼迪总统宣布登月计划时不可战胜的雄心壮志,“But why, some say, the Moon? Why choose this as our goal? And they may well ask why climb the highest mountain? Why 35 years ago, fly the Atlantic? Why does Rice play Texas?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because that goal will serve to organize and measure the best of our energies and skills, because that challenge is one that we are willing to accept, one we are unwilling to postpone, and one which we intend to win, and the others, too.” 这一次,没有Elon Musk “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的柔情,更没有樱桃红色特斯拉跑车Roadster驶向太空时不间断播放David Bowie的成名作《太空怪咖》(Space Oddity)的极致浪漫。人类被未知,谜团和冒险驱使,被真理引诱。我们冲向太空,探索未知,地球一直是坐标原点和归宿。“以太号”在太空的漫长漂流迎来的转折是地面指挥台的沉寂无声。未知的是地球和人类的归宿,回程日益令人窒息。

  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与地表即将到来的碰撞,甚至无线电终于传达到的“你好”,都没有引来我的欢呼呐喊,没有“终于,要回家了”的狂喜,呈现在眼前的画面,不是珍·古道尔与黑猩猩的亲密互动,不是西斯廷教堂里米开朗琪罗的《创造亚当》,不是跨越性的沟通和创世纪般的宏大篇章带来的激动颤栗,相反,恍若登陆另一个星球的恐惧感,是回程和出发时刻交缠渗透的瞬间,是大洪水后的荒原,末世景象。

摄影师雨果·范·拉维克在1964年拍摄

  “孤独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泥沼。”

  奥古斯丁一生致力于“量化永恒的本质,回望时间的初始,一瞥世事的源起”,而七十八岁的他,面对北极的冻原,看着同样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一头北极熊,估量着它和他对于爱的理解可能并无多少的差别。陪伴他的,除了极夜、冻土,再有的是一度抛于脑后的回忆,还有意料之外的小女孩,艾莉丝。在文明的尽头,麝牛、北极熊、北极狼、北极兔和北极燕鸥等史前动物依然活跃,只是人类所有的通讯都无应答了。“无线电波的白噪声是一种安慰,是打破孤独的温柔回响。”

  他不再只考虑自己,他自己对于艾莉丝有了责任感,想给她人类情感中温暖的部分:联结,爱,集体。他有了做父亲的感觉,这是自己老迈身躯里最后的活力,是对往事的补救。奥吉自以为跟踪他的北极熊,也许是爱丽丝追逐的那只带着怀表的兔子。也许,这些都只是一个孤独者临终前思绪的混沌孕育的fantasy。

  当年美国总统里根在“挑战者号”失事的发言里说,“Nothing ends here; our hopes and our journeys continue.”没有对英雄和开拓者的正式认可或悼念,围绕人类的迷雾在“联盟号”穿越大气层后能否散尽,不得而知,书里故事就只讲到了这里:短发、刘海、浅褐色的眸子,神秘的八岁女孩艾莉丝消失了,中年艾莉丝即将撞击这片荒原。

  《永夜漂流》读后感(二):永夜漂流,“爱”带我们回家~

  quot;’你好?‘他说道,意识到自己几乎是喊出这句话的。他等待着,紧张地期待着回应。然而没有声音。他又试了一次,再试了一次,终于,在第三次尝试时,他听到了。是一个女人的声音,清脆如钟声…………"

  “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毁灭性的灾难。”他,奥古斯丁,一个拒绝撤离、固执留守北极天文基地的天文学家。曾经,他一厢情愿眷恋着的只有宇宙。所以,在地球沉默之时,他漠不关心,情愿在冰天雪地的北极荒野上"漂流"。然而,就在这个远离世界的孤独荒凉的冻原上,一个神秘的小姑娘闯入他的世界。为了她,奥古斯丁开始关注尘世,开始想要与外界联系……

  “接收器能收到他们周围空间所有的杂音,甚至来自几百万光年之外天体的声音——唯独地球一如既往地沉寂无言。”她,苏利文,是"以太号"太空飞船上负责通讯舱工作的宇航员。曾经,她和其他5个队友确信自己在做着"伟大的事",他们敬畏于宇宙的沉静永恒。直到返回途中,他们和地球之间的通信突然中断。故乡的沉寂让归途遥遥无期,他们仿佛在宇宙中"漂流"。然而,苏利文不肯放弃,她坚持扫描着信号……     

  一、永夜来临,“爱”让我们相遇

  所以,这其实是一个“相遇”的科幻故事。太空和北极,两条线,同时发展,直到相遇。为了让他们双方相遇,作者不遗余力地铺垫了很久。

  在北极,奥古斯丁一直在犹豫徘徊。一直以来他都是在仰望天空,不曾关注脚下的土地和土地之上的人们,地球是否毁灭,他漠不关心,他只想最终在北极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直到最后的最后,在不知不觉间,艾莉丝住进了他的心里,仿佛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在牵引着他走向无线电波……

  在太空,自从与地球失联后,苏利文一直都没有放弃扫描信号,她有着精密的设备,但也有着越来越绝望的现实。直到一次偶然的事故,通信电线断了。经历过舱外工作之后,通信被修复,虽然设备已不复从前,但苏利文的心态却有了改变,她更加坚定,并且转向了无线电……

  二、永夜不息,“爱”让我们回归

  然而,这个科幻故事除了向我们展示了宇航员们在宇宙飞船里的模拟地球生活、进入太空维修飞船的通信天线等为数不多的太空场景以外,并没有过多的"科幻"题材,反而更加关注的是"人心的变化"——面对"永恒的宇宙"和"终结的地球文明",人类有何变化?

  曾经,只有头顶的天空可以激起他内心的波澜,对其他人其他事,他不在乎,所以一生漂泊无定。但当终结来临之后,他开始回忆那他不屑于回顾的过去,开始关注眼前的大地变化,开始关心没有他存在的艾莉丝的未来。尽管,这些变化带着不可抑制的苦痛与愧疚,但他坚定向前,希望变成一个自己曾经漠视且惧怕的常人。

  曾经,她为了这次太空探险,不惜与家人分离,也曾对木星喜爱不已,对自己的工作骄傲不已。然而,在地球毁灭的现实面前,这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宇宙从美丽变成了恐惧,她从关注工作,变为基本不工作,想要沉溺于回忆,沉迷于对家人对地球的思念之中。最终,她看清过往看清自己,愿意重新敞开心门,迎接新的旅途和新的陪伴,尽管这未知充满了危险。

  三、永夜之中,“爱”是过去和将来

  然而,这个故事却不仅仅如此。我仿佛着了魔,静静地跟在作者后面,看她讲述着看似情节简单的两个故事,最后却发现,"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奥古斯丁有着怎样的过往?他又为何对人类漠不关心?他有着怎样的童年才导致了他成为了既成功(事业)又失败(感情)的人?艾莉丝到底是谁?从哪里来的?苏利文呢,她又有着怎样的家庭?为何只带了女儿一张照片?为何在亲人和工作面前,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她又有着怎样的童年?其他人呢?他们有着怎样的家庭?在与地球失联后,为何有的人会白天发怒晚上哭泣?为何有的人可以似乎丝毫不受影响?一条一条的线索静静地在不经意间被揭露,不带过多的情感描述,却让我越来越了解并理解故事中的他们,也越来越理解“爱”。原来,“爱”如宇宙一般神秘莫测,也如宇宙一般美丽又危险,却也如宇宙一般永恒存在。

  四、永夜漂流,“爱”带我们回家

  最后的最后,我才明白,这其实是一个关于自我救赎的故事。即使没有地球文明的终结,即使身边全是人类,奥古斯丁的心和身也是在黑夜中漂流。同样,即使没有与地球失联,即使她能按计划返回地球,苏利文的心和身也还是会不由自主往黑夜里漂流。地球灾难一方面造成他们客观上“漂流”,另一方面却让他们在终极沉重命运面前,渐渐醒悟,努力去实现自我救赎。故事的结尾,他们都将回到地球,尽管前路茫茫危险重重,但心却回家。艾莉丝身份揭晓的那一刻,一切都不言而喻。

  故事的最后,奥古斯丁和苏利文通话了,他们都看似陷入绝境,但一切却才刚刚开始。意犹未尽,感觉续集势在必行!

  .S.说说书名。英文名《Good Morning ,Midnight》,感觉诸多情绪融入其中。而中文翻译"永夜漂流",虽然算不上恰如其分,但也是很不错的一种感觉。觉得第二部可以考虑叫"白昼将至"。哈哈。

  《永夜漂流》读后感(三):永夜漂流:给“都市病”的你

  

异乡人缩影

7:30,闹钟准时响起,你关掉它放空了几分钟,起床刷牙洗脸,气温骤然转高,你推开衣柜,稍费一点时间找到堆积在里层的夏装,换好继而出门。地铁今日不算拥挤,说不定下一站会有一个座位,这样你可以有十分钟的时间闭目养神。公司楼下的卷饼味道不错,营养均衡,足以支持一上午的工作。一天的时间有些紧张,要加班一小时,或许不必。同事三俩成群奔向地铁口,你便顺手也合上电脑,暮色将近,所幸天气还不赖,雨已停。小区楼下有泰迪在打架,散步的夫妻俩,你听到热油在锅里滋滋作响的声音,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热炒土豆的香气,很家常的味道使你有片刻的抽离,但又在推开房间门的瞬间被拉回,衣柜敞开依然是早上翻乱的痕迹,十几平的空间被很多东西填满,书本、洗漱用品、生活器具,拥挤且无序。

  “也许这么做是为了让房间看起来不那么空旷 — 让周围空间布满自己的痕迹,这样一来,叫嚣着的孤独仿佛被冲淡了不少”。

  在《永夜漂流》里,奥古斯丁是这样,他孤僻乖张,然而在极地的这一场自我放逐,却使他倍感孤独,无枝可依。在“以太号”飞船上,宇航员苏利也是这样,在任务成功之时,地球突然沉寂无言,茫茫宇宙里,前无通路,何处是归途。现实生活与小说情节产生了暗合,似乎印证了一些东西。数年求学、工作,太多人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异乡人”,在不同的城市努力,却始终不属于那里,而故乡也在渐渐疏远模糊,最终只是心头的一个概念,已不再具象。

未读·文艺家《永夜漂流》

都市病的隐喻

  ”最后还是一个人,没有神,你孤独的生存”。

  ——五月天《第二人生》

  2011年的时候有一个热议的话题,关于2012年所谓的世界末日,大家反复在问,如果末日真的来临,如果地球上只有几个幸存者,你们会想些什么?那年12月五月天发布了这张专辑。有人说,末日传说像一则寓言,它大概代表着过去被解构,即将迎来的被重新定义的“第二人生”。时隔六年再回顾当时的热烈讨论,其实有些疑惑,为什么已经被辟谣的事情却被反复提起,末世传说甚至成了一个大IP?而在《永夜漂流》里,刚好给了这样一个末世的设定,或许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奥古斯丁和苏利像是两座孤岛,他们在各自的内心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冷漠甚至有些无情,很多时候,他更愿意做一只动物

  “无须思考,只需本能。有的只是饥饿与困倦。赶上合适的时节,则还有欲望。但永远没有爱,既不会怀有愧疚,也不抱任何希望”。

  他们把自己封闭,把所有的情绪给了浩瀚磅礴的宇宙,“只有宇宙才能激发他内心磅礴的感情。或许,他感受到的是爱,只是他从未有意识地称之为爱。他废寝忘食、一相情愿地眷恋着的,是交织着虚空与完满的整个宇宙”。

  这很像一个有关都市病的隐喻,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带来了通讯的方便,而我们与世界的联系却被牢牢地锁在了手里的那部通讯工具里。于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孤独在深夜会被无限次放大,你越是孤独,也越是恐惧。他们给自己的心上了一把锁,而钥匙却丢进了深不可测的谷底。这个城市变得越发像荒野,像海洋,像无尽的外太空,让你失掉了与他人相处的机制和爱的能力。

亘久的孤独中的全新联结

  她不在了,一半的记忆也已经不在;如果我不在了,那么所有的记忆也将不在了。是的,他想,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宁愿选择悲伤。

  ——福克纳《野棕榈》

  《永夜漂流》里,奥古斯丁在与身世神秘的小女孩艾莉丝相依为命的日子里,内心升腾起一些新的情绪。

  “这种感觉如此陌生,如此令人意想不到,感化了他内心的一些东西,一些陈旧、沉重又顽固的东西。而紧随其后的,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他开始意识到责任,寂寥的内心有了牵绊。

  “他想给她一些不同的东西 — 联结,爱,集体。他不愿再为自己的无能为力寻找借口,好像除了把自己的空虚传递给她以外,无法再给她任何东西”。他解除了对爱的种种困惑,真切地感受到了所谓爱为何物。

  而苏利用回忆来稀释破碎的内心、轰然倒塌的理想与不可预测的未来,渐渐地,“她产生了一种……说联结感不太确切,因为外部没有可供联结的东西,但她觉得不那么孤单了”。

  在与外部联结的渴望使他们在无线电波中找到了彼此,似乎也找到了另一个自己,她在他身上辨认出一些东西。

  “一种根深蒂固的孤独。孤独不只来自境遇的隔绝,本身也是他的一部分,她怀疑他一向如此孤独。即使是在拥挤的房间,即使是在繁碌的城市,即使是在恋人的怀抱里,他也是孤独的。她能从他身上辨认出这种孤独,因为她也一样”。

  同时,他们都找到了他们所对抗的所缺失的东西是什么,是温暖,还有真诚。“那些不曾有机会成长起来的东西,是这些缺失的根源”。

  面对生而孤独的苍凉,我们何以慰藉,何以对抗。当这个城市被拓展至宇宙的尺度,能汲取温暖的唯有爱与记忆,了解爱的机制,真诚地面对自己,这应该是《永夜漂流》带给我们的一份礼物。

  《永夜漂流》读后感(四):科学与人文之争,终归是后者胜了。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林二月(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9448270/ 《永夜漂流》同许许多多的科幻小说一样,用战争作为背景音乐,只不过这一次更彻底,旋律炸到人类灭绝,只有固守极圈的科学家奥古斯丁和在宇宙漂流的“以太号”成员懵懂幸免。 作者莉莉也绕不开的受到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的影响。假如把小说拍成电影的话,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以太号”的成员底比斯三次读的书分别在致敬阿瑟·克拉克,厄休拉·勒吉恩和艾萨克·阿西莫夫这样的科幻大师 。然而如果这就是小说的全部的话,这或许只是一部拼情怀的三星烂书,真正让《永夜漂流》在科幻小说中怪异而突出的原因是它披着科幻的外套回答了一个争论不休的大问题,那就是科学与人文究竟谁更胜一筹? 小说的主人公奥古斯丁“总是过于忙碌,也过于雄心勃勃,以至于除了自己以外,看不到任何人。”奥古斯丁以精英视角来看无疑是成功的,他在最好的期刊上发论文,所有的大学都想要他,他被称为天才的科学家。就是这样一个将感情全部寄托在浩渺宇宙的男人,在毁灭到来的那一刻由于习惯孤独成为了地球上唯一的幸存者,当他面对漫漫黑夜和莽莽雪原,这个年轻时曾不可一世的男人踏上了自省与追寻之路。他想到了被自己刻意忘记的女儿艾莉丝,想到了此生唯一爱过的女人琼,想到了他为了宇宙的事业放弃过伤害过的一切。 奥古斯丁踏上了一条自省与复活的道路,他对小女孩“艾莉丝”有了责任感和恐惧感,他害怕自己走了以后,这个孩子无人照看,这简直像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在这路上不再有探索宇宙的欲望,不再有被世人铭记的野心,他只想搞懂自己一直以来真正的恐惧是什么。然而这也像奥德赛踏上回家之旅时,奥德赛的儿子同样出发寻找父亲。飘荡在宇宙中,发现地球空无一人而陷入绝望的“以太号”终将和奥古斯丁相遇。当船员苏利同奥古斯丁在空无一人的世界说出第一段对话,奥古斯丁带着他对过往的羞愧走向了完整。小女孩“艾莉丝”消失了,他也终于明白了那个问题的答案,他所惧怕的不是不能被世人铭记,不是不能成为天才科学家,不是不能丈量宇宙的开始与结束,而是爱。他给出了答案,这也是作者莉莉的答案。奥古斯丁在这个冰天雪地的世界第一次不再孤独。 “以太号”的船员苏利也不再执着于父亲的缺位,母亲对宇宙梦想的背叛,在这个一切都不存在了的世界,她第一次发现宇宙是那么的冰冷,所谓的梦想在无尽的绝望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而日常生活与平凡的爱其实拥有宇宙也比不了的磅礴,因此当她的爱人坚定的喊出她的名字“艾莉丝”,不顾一切的携手冲向未知的家乡,那个恐惧爱的奥德赛终于结束了长久的漂流同他的孩子相遇了。

  《永夜漂流》读后感(五):文明末日,开启潘多拉之盒

  群星纵使寂然无声,爱和希望却会让人们守望相伴。

  一个拒绝撤离、独自坚守在北极天文站的老头儿,一个结束任务、认真工作在太空飞船中的女宇航员,就是这本科幻小说的全部内容。

  听上去非常单调又无聊,是吗?实际上,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

  出生、上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只要不出意外,每个人都要循着这样的程序前进。祖祖辈辈循环往复。

  沿着这条时间轴运转,有的人匆匆忙忙奔波,也有人偶尔停下来沉思: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是金钱、名声吗?这一切,奥古斯丁在年轻时都拥有过。他不仅在学术界发表了多篇有价值的论文,还是知名的科学家、大学教授,业余时间能去豪华的海滩酒店度假。可是,等到他垂垂老矣的时候,他却发现这一切毫无意义。

  是理想、真理吗?这一切,曾经是苏利文最执着的追求。她为了通过宇航员训练,没时间陪伴孩子,和丈夫也离婚了,在飞船上醉心于处理木星探测的数据。可是,当地球的信号骤然消失时,她发现那些数据还不如女儿的照片更有意义。

  作者莉莉把故事设置在一个极端的条件下——地球文明崩溃之时。这是科幻小说常用的技法,只有把时空条件设定在极端值,人物的选择才能启发读者的思考。

  地球文明不知道何时、也不知道以什么方式突然消失了。曾经耗费了无数人心血的事物一朝间消失,如玻璃般脆弱,我们还能再追求什么?

  奥古斯丁对此早已看透,他什么都不想要了,但求一死。于是他独自留在天文台里,等待给养物资消耗光的一天。可是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小女孩,这打乱了他的计划。他不得不为了她的未来着想,开始计划旅行、安装无线电设备。

  以太号上的宇航员一心想要带回震撼的发现,当他们得知地球没有任何回音时,就失去了目标,陷入绝望。苏利文不想放弃返回女儿身边的机会,就一遍遍扫描无线电信号,终于有一天,她听到了一声“你好”。

  两个在宇宙中的孤寂灵魂,就这样交汇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信号对接的那一刻,命运也像画上了一个圈,所有的遗憾终于圆满了。

  奥古斯丁之所以年轻时浪荡无情,源自童年缺乏幸福感——父亲冷漠粗暴、母亲疯癫孤僻。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他,自然不明白如何爱别人,他只会像做实验般玩弄感情游戏,抛妻弃女。

  苏利文之所以对宇宙真理执着追求,源自她对母亲的报复——她不能理解母亲为什么放弃研究,甘心当家庭主妇,并为之献出了生命。她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星空的无垠绚烂胜过俗世的琐碎黯淡。

我们仰望星空,是因为那里美过凡间

  他们就像是背道而驰的两个点,为了挣脱原生家庭的束缚,朝着两个相反的方向飞奔,最终却在太空中交汇了。

  他们在追寻意义的旅程中永夜漂流,实际上是血脉相连的父女。

  逃避爱曾让他们失散,追寻爱又让他们再次重逢。

  希腊神话中,潘多拉受到诱惑,打开了她的魔盒,释放出种种疾病、困苦,却把“希望”关在了盒子中。那么到了地球末日的这一天,潘多拉的盒子也应该不存在了,“希望”也终于可以获得自由。

  支撑奥古斯丁继续活下去、苏利文回到地球的,不正是希望吗?支撑在文明崩溃之时,人类继续生存的,不也是希望吗?

  群星纵使寂然无声,爱和希望却会让人们守望相伴。

  这是老调常弹,却是意义所在。

我们怀抱希望,是因为体会过绝望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sbbzjw.com/wenzhaidaquan/283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