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两个人读后感精选10篇

发布时间:2019-02-07   来源:文摘大全    点击:   
字号:

【www.sbbzjw.com--文摘大全】

一座山,两个人读后感精选10篇

  《一座山,两个人》是一本由严风华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座山,两个人》读后感(一):登高望远,低下头颅

  严风华的散文舒缓雅致,有着淡雅宁静的品格。有别于很多散文家的散文。这正是他的独到之处。这与他的性格有关,因此其散文气质与人同质。文学的神韵浸润了他的日常生活,让他的日常生活淡泊随性,心灵空间自由而宽阔。他认为做人与作文必须统一。一个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我以为,必须有内心的修为。这种修为不是要成为抢占道德制高点的那个急先锋,而是要有一种低下尘埃的爱及苍生万物的情怀。严风华的散文调式是舒缓的,一如一河溪水向远方静静流淌。他试图在不断的行走中寻找散文的意蕴横纵线和张力多维空间。他并不急于在文本里硬塞进那种貌似深沉但实却矫情的所谓的思考甚或思想。他想要表达的,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生成,是通透朴素的心灵体悟。不高调,也不低靡。我一直觉得,如果每一篇文章都思想啊思想的,实在有点儿累人。写文章的终极目标,不是直奔思想而去的。思想最终还是在文字的自然流动中自然生发。

  力荐《一座山,两个人》。

  《一座山,两个人》读后感(二):浮躁社会里的心灵鸡汤

  我记不清自己已经读了几遍,却知道每一次都是一口气读完的,在黑夜,在荒野,在城市,在乡间,严老师的文字总能让人适应各种心境,那种清新,那种安宁,那种纯洁,那种朴实,足矣抚慰我们的心灵。文字上优雅清淡,感情上真挚亲切,故事上淳朴感人,作者把自我的完全心声种植在那座山上,一边体验生命的本真,一边思索人生的奥远,这本既富哲理而有生活烟火的作品,凝聚的人们对生命与心灵的另一种体验。

  我记不清自己已经读了几遍,却知道每一次都是一口气读完的,在黑夜,在荒野,在城市,在乡间,严老师的文字总能让人适应各种心境,那种清新,那种安宁,那种纯洁,那种朴实,足矣抚慰我们的心灵。文字上优雅清淡,感情上真挚亲切,故事上淳朴感人,作者把自我的完全心声种植在那座山上,一边体验生命的本真,一边思索人生的奥远,这本既富哲理而有生活烟火的作品,凝聚的人们对生命与心灵的另一种体验。

  《一座山,两个人》读后感(三):心灵的鸡汤

  看这本书是在2010年,正是生活工作遇到坎坷,举目无定之时,用两天时间,一口气看完,埋藏心底很久的郁结打开了,一直默想,为何不早点看到这本书,早点阅读,就不会让自己在深谷里挣扎这样久---------

  久违了,真实的声音,久违了,淳朴的身影-------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权钱交易,是非不明的社会,还能看见这样一片纯净之土,干净空气,能用坦荡的性灵坦述与人对话,与社会交流,这种声音太少了。它是超脱的、勇敢的、平和的、但又是警示的------

  感谢漓江出版社 慧眼发现了这样一本好书,给读者以心灵的保健,疗养,感谢作者严风华,用九年的光阴写出中国的《瓦尔登湖》,我们期待严老师的下一部力作,我们更是力荐《一座山 两个人》对我们的启迪--------

  《一座山,两个人》读后感(四):我喜欢真实的你

  刚拿到这本书,很不经意。听朋友说这是一本好书,值得一读。周末,躺在沙发上晒着午后懒懒阳光,漫不经心地走入了《一座山 两个人》。从漫不经心,到正襟危坐,再到如饥似渴直至一气呵成。忘记了吃饭,直到夜色降临。久违的大自然气息扑面而来,久违的朴实情怀直入心底---------

  原来活着是这么地简单,快乐也是这么地简单!

  检查自己,平时忙忙碌碌、疲于奔命的我对生活的欲望是否太多了,看着作者在《一座山 两个人》里营造的理想家园,不是从物质,是从内心,那我是太苍白了。

  回归本性,回归自然,从《一座山 两个人》开始---------

  《一座山,两个人》读后感(五):不仅仅是《一座山 两个人》

  作者文笔优美,写境入木三分,虽然是两年前看的此书,但我至今脑海中每每会出现山中的静谧幻境!

  作者与山中的老人九年相处,不间断的对老人给予物质上,经济上的支助,并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给予老人如亲人般情感的依赖和对生活的乐观信念,这就是作者的自性:慈悲-----给老人爱让其快乐,谓慈:让老人在爱中忘却生活的痛苦,谓之悲,如此的大爱啊!这是作者隐含在对山,对水,对林,对狗,对星空和一树一草的深情述说中,让人回归自性,回归善良,回归感恩!

  《一座山,两个人》读后感(六):此书好!

  书,能给我们从生活中带来无限乐趣,能给我们从空虚中变得更加充实,能给我们体现知识面的宽广。书教会了我识字,学拼音,认地图等,使我领略了世界的文化,教会了我很多有用的知识。因此,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小书迷,什么《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四大名着”……这些脍灸人口的好书,伴随着我度过幸福金色的童年,一直以来都是我的好伙伴。

  平时,只要我一有时间,就取下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在看一本好书的同时,我会不知不觉进入书的世界里。比如,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著名童话,小女孩那样可怜,十分令人同情,她离开人世那一刻,我的心不禁一震,好像随着小女孩的心跳停了片刻,去帮她寻找游丝般的希望。但又想死对她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她死了就没有了痛苦、寒冷和饥饿。我也应该为她祝福才对的,你说是吗?我看《红楼梦》结局的同时,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小说里的主人翁——宝玉和黛玉,他们结局的是那样牵动人心:一个病死,另一个出家。他们俩毕竟是一对相爱的有情人,最后怎么那样可悲呢?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落泪了。我一直想:如果我是作者曹雪芹,我一定会尽力为这对情人牵红线,让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度过快快乐乐的时光。

  列宁说得不错:“书籍是巨大的力量。”有时我没有书看就觉得很不舒服,总像缺少了什么。可看书就离不开书,觉得书有磁铁一样的引力,一看就是一小时、两小时……整个人都陶醉在书香的世界里,想离开书本可就难了。正如惠普尔所说的:“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在看书途中,我更是如鱼得水,从中熟能生巧——悟出了写作文的技巧,掌握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有了范本就有了蓝图,写起来就容易多了,轻轻松松就写了满满一页纸,疾笔如风就完成了一篇文章。这都多亏了好书啊!

  好书一直伴着我成长,它带领着我在人生与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索,使我拥有了欢乐与知识。我之所以爱看书,是因为书籍是当代真正的大学,是时代的生命,是点燃的火炬,也是智慧的钥匙!

  《一座山,两个人》读后感(七):安静的力量——读严风华长篇散文《一座山,两个人》

  安静的力量——读严风华长篇散文《一座山,两个人》

  陈洪健

  这个时代我们拥有太多的“给力”了,但是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我们往往熟视无睹,以致于我们不知所措。我们永远在路上,没有归宿的路,最后,心灵停留在流浪的路上。我们不断地反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除了物质,有没有让我们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安静,站在大地之上获得的安静。严风华先生长篇散文《一座山,两个人》是一本适合安静时刻阅读的书,它让我们在无所适从的内心里,寻找到自己灵魂安放的位置,这就是安静的力量,平静而强大。安静是心灵的归宿,安静是风格,安静是生活的态度,安静是生活的境界,安静是人生的策略和大智慧。

  读严风华先生《一座山,两个人》,不宜一口气读完,一天读十页足矣,最好心情安顿下来之后,川大考研分数线。坐在茶具前,烧上一壶茶,边品茗边捧读,任由自己的心灵跟着作者的心灵来到一座山。作家是有“神性”的,有时会作出一些惊人之举,这是一个朋友在一次夜谈中对我说的话,在我看来《一座山,两个人》是一本能产生强大“磁性”的书。作者是不是有某种神性在影响着他呢?在中越边境地广西凭祥市一个偏僻的山林里,一位孤寡老人常年独居山中,种果养鸡为生。作家偶然相识,便与之为邻,作心灵的栖息。九年间,作者坚持每个月到山中闲居几日。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中,九年时间不长不短,但作为心灵的向往与坚守,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坚持得住了的苦差。

  作家不是一个隐者,他和古代的隐者不同,古代的隐者将生活与思想寄托在一山一水中,他们完成对一个时代的遁世或引起社会的注意,是对《桃花源记》式乌托邦的向往。本书的作者,他定期从城市里来到上石镇,和一位姓杨的老人在一座山林里生活,从城市来到乡野,重构一个人的人文家园,他将建起的一间屋子命名为“止嚣庐”,便开始营造一个作家的家园。从喧嚣的都市来到寂寞的乡野,从“出世”到“入世”,从大社会到小社会,将心灵交给乡野,任内心的宁静在那一片山野里生根开花结果,最后寻找到了心灵的栖居之地。“出世”是因为不安,不安才产生“入世”的想法,站在喧嚣的现代文明上,身心的疲惫,我们何去何从,我们有没有药方治自己的心病?我们今天几乎人人想逃离家园,逃离乡村,跑到现代文明的中心,重建自己的新家,然后证明自己活得多么的幸福,多么的成功与强大,最后背叛了自己的故土,完成了人性的裂变。

  今天的社会,恰好从《桃花源记》式乌托邦的社会走出来。《一座山,两个人》,作家行走于《桃花源记》式乌托邦社会与现代文明社会的两个起点和终点。书中的一个座山,不封闭,它开放,现代文明从外部的世界浸透性进来,商业行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得到体现。一个老人,一个作家,因为缘份走到一起,他们在这座山结庐而住,与大自然为伍,过着“天人合一”的平凡生活。老人终身不娶,一字不识,却多诗意。两个不同身体的人,他们因为对生活不同的看法而走到一起,他们在对自我生活的重构中,发现了双方精神上依托的共性,即内心散发出来的怜悯情怀。

  一座山,在作家的眼里亦大亦小,从地理来说,它是一个小的地方;从内心来说,它是大的地方,大到没有边界。一座山是一个人的心灵容器,一个人容得一座山,他还什么东西不可以容得下的?一座山是一个作家出发、归宿的精神之地。山林、山路、树林、鸟儿、泉水等等,这些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无不融入了作家的生活内核,进入了生活的诗意,完成了一个人与大自然相处,所获得的一份宁静和生命的真谛。在一座山里生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作家的独立人格,中国文人对田园、山林生活向往的觉悟。不作秀、不谋利,一心一意营造自己向往的日常生活。品生活,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品出味道,芸芸众生,酸甜苦辣,我们都品尝过,个中味道,唯有自己清楚,川大考研参考书。但是寡味,想必就不是每个人能品味出来的。生活在一座山里,日子孤独,这个时候人最容易发现自已,一切荣辱得失,红尘的花花世界,作家栖息在一座山里,感悟甚多。梭罗的一句话,在这个充满闲言碎语的社会,我们为什么不找一个地方安静一下呢?梭罗的话意味深长,找一个安静的地 方找回自己吧。

  一座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它是儒家与道家式结合的社会,人与自然相处井然有秩,川大考研网,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作家与老人的关系,我们看到更多是儒家社会的秩序,比如作家称老人为大伯,老人叫作家小严,表明了儒家社会在他们身上潜移默化的意识,尊老爱幼,这是他们重新组建另一个关于“家园”的观念。外面的人,不断来看望他们,有的和他们共同体验生活,有血统、友情、一面之交的亲朋好友、陌生者;他们从山外来,到了这座山,与这里发生了与外面社会或多或少的社会关系。无论,出发点是什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对一座山可能发生的认可;一个作家和一个老人营造一个家园的认可或窥视。作家邀请朋友到“止嚣庐”居住,是为了获得共同分享生活的本意,或体验“在场”的态度;老人的亲人来到山里看望老人,目的是照顾老人的生活,完成亲人之间的体恤。一座山平静而和谐,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回到了生活的最初想法。

  作家在书中写道,九年间,他在一座山时看着一个人慢慢老去,时光真是太无情了。老人年迈多病,不得不搬回山下让家人照顾了,从此,作家的“止嚣庐”荒废了,仿佛是一场梦,所谓“道可道,非常之道”,世事无常,作家说他不敢想下去了,这是对生活的无奈,也是随遇而安的情怀,道家修为的境界。一座山是一个作家“出世”与“入世”的进出之门,山有形,心有根。

  “止嚣庐”可废,但是一座山的人与事已深深烙印在作家的脑海中,一座山是一个作家心中的“容器”、心中的故园!

  《一座山,两个人》读后感(八):值得用心品读的一本书

  梭罗说过:“在这个充满闲言碎语的社会,我们为什么不找一个地方安静一下呢?”这本书,仿佛一剂心灵良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让浮躁的人安静下来,找到自己那份平和的心灵世界。此书可号称“中国版的《瓦尔登湖》”。

  一剂心灵良药,让现世浮躁的人安静下来,找到自己那份平和的心灵世界

  一座住梦的房子,偶作闲居,放逐心灵……

  纯净的星空,自由的空气,人间的真情,自然的真性

  都在真实灵动的文字里

  值得你花时间用心品读的一本书!

  《一座山,两个人》读后感(九):严风华的《一座山,两个人》,堪称中国的《瓦尔顿湖》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个叫大卫梭罗的美国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三年光阴,独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并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最后诞生了一部伟大的散文集《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深深影响了一代人,许多伟人也拜读了此书,时至今日该书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影响深远。此书也入选了美国国会图书馆评出的“塑造读者的25本书”。

  时光飞逝,五年前,有一个广西作家,叫严风华,在他人生陷落低潮的时候,偶然在一个偏辟的山村,与一个孤寡老人比邻而居。那个被他口口声声唤作“老伯”的人,没有文化,也不懂多大道理,严风华却在与老人近十年的相处中,读懂了人生的根本……

  这是一本不够华丽,却注定会被文学史记住的大作,在北京,严风华被众评论家舆为“广西第一散文家”。

  《一座山,两个人》读后感(十):深有同感

  刚认识我爱人那年,她父母都在农场的。国庆节第一次回去,买上感受到与城市不一样的生活。那份安逸、宁静虽然无法与书中的相比,但是能暂时避开城市的喧嚣、繁华,停下紧张而忙碌的工作节奏,尽情享受乡野田间赋予我们的乐趣。。。

  这之后,每逢过年过节,我都会选择和爱人小孩一起回去,甚至有时会带着我的父母一起去短暂住上几日,让四位老人也交流交流感情,增进家庭气氛。

  这本书我是一鼓作气看完,现在我爱人在我的推荐下也正在看。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可不要错过哦!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sbbzjw.com/wenzhaidaquan/299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