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19-02-06   来源:文摘大全    点击:   
字号:

【www.sbbzjw.com--文摘大全】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10篇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是一本由[法] 安纳斯·芙吉拉 编绘著作,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0元,页数: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一):严肃的科普知识原来可以讲的如此有趣

  小朋友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当然是玩儿和听故事了,通过这两件事情他们学会思考和获得知识。

  这里有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叫《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主人公祖娅是一个看上去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她有一个可爱的妹妹,但是她并不喜欢只会哭和爬的妹妹,她更希望有一个哥哥,是的,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哥哥。于是,她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哥哥,更神奇的是这个哥哥最后真的活了。

  活灵活现的图解故事

  她是如何做的呢?在《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中,法国著名的儿童插画大师安纳斯. 芙吉拉用她精巧的绘画技艺,为我们图解了祖娅制作哥哥的详细过程。

  文字浅显易懂欢乐有趣、故事流畅、衔接自然。例如,哥哥的外壳躯体组装完成后,祖娅迫不及待的测试,可是发现失败了,她们想到这是因为没有“燃料”。于是很自然的要给哥哥安装输送内部燃料的系统,于是消化系统的知识就自然而然的衔接过来了。就像这样,每一次的知识过渡都衔接的自然而巧妙。

  作为儿童科普绘本,图解的内容和颜色丰富多彩,不仅小朋友看的目不转睛就连大人也会看得津津有味。图画内容有整体也有局部,像一个摄像头时而远景拍摄时而近景给个大特写,并且特写镜头的细腻描绘堪称图画界的“显微镜”。例如,在讲解血液是如何运作的时候。作者直接做了一个放大的图解,并且把血液比作了有各种功能的运输车,这个很吸引男孩子吧。

  色彩的运用更是自然而又丰富,不信看图。

  就是这些图画把枯燥无趣的知识讲解的妙趣横生。

  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贯穿了整本书的内容。哥哥的指甲盖是贝壳做的、橡皮筋做成了韧带和肌肉、暖水袋是胃,最惊艳的是用塑料气泡纸做的皮肤 ,看到一圈一圈的小泡泡没有任何的违和感,那分明就是皮 肤的纹路。从这里看出作者在创作时候的用心和细心。这样的科普故事不仅吸引孩子的眼球、更利于孩子想像和理解。

  哥哥站起来的时候,一套完整的人体的知识体系也在孩子的脑海中树立起来了,而且它还涉及了梦境、物理分子、造人神话故事等内容,很容易引起孩子对相关知识的好奇心。既可以给孩子当故事讲,还可以作为孩子的知识启蒙。这再一次证明了作者的用心和细心。

  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除了内容,结构也体现出了作者的智慧。

  制作哥哥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案?是从头到脚的制作还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制造?

  祖娅知道如何制造她的哥哥,她采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制作方案,给哥哥制作出骨架和肌肉,体型就构建出来了,接下里就是……

  制作过程是如此的有条不紊、系统而又全面。这样逻辑严密、完整又细致的思维方式,不仅对小朋友对大人也很有启发。

  行动和知识相结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其实不是说我们学习了新知识要及时的温习,而是学习了新的知识要及时在生活中运用起来。反过来说在行动中遇到问题,也可以从书本中获得答案,行动和阅读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互相成就也就成就了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祖娅是个行动派。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哥哥,想清楚了,就立马行动。她请来一帮玩具朋友来帮忙,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帮祖娅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祖娅带来的最最重要的一样东西就是《百科全书》。或许她心里明白自己一定会在创造哥哥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她需要从书中寻求答案,来不断调整自己的制作方案。

  多亏了百科全书,祖娅才创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知觉、有触觉、有活力的哥哥。

  遇到问题就主动寻求答案,而并不是沉浸在问题的痛苦中挣扎。客观来说,这样的思维方式很多大人都做不到。而这也正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维克所说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作者通过绘本故事引导孩子拥有这样的思维模式,孩子将会终生受益。

  “想玩儿吗?”

  祖娅制造完了哥哥,但激活哥哥的是妹妹。妹妹的一句“想玩儿吗”哥哥就真的被激活了。

  我很好奇为什么是“玩儿”激活了哥哥?花盆里的小幼苗焦急的喊出“等等我!”让我找到了答案,因为天底下所有的孩子最热爱的事情就是玩儿啊!作者或许是提示我们不要阻碍孩子爱玩儿的天性,孩子玩儿的过程就是探索世界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像祖娅,她在制造哥哥的过程中,她学会了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

  我想,作者之所以这么用心的创作这样一本集童趣、知识于一体的绘本也是因为她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鼓励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吧。

  我们说养育孩子真的是只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物质就足够培养一个孩子吗?当然不是,足够的精神补给同样重要!

  魔云兽老师在表述绘本对儿童的作用时说过这样一些话,大体意思是:好的绘本对孩子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它们可以滋养孩子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这相当于给孩子请了一帮顶级的世界名家给孩子上家教。这样的精神补给,培养出来的孩子能不优秀吗?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在某一个时间段对自己和自己的身体出现强烈的好奇心。如何正确的引导是一个不可轻视的问题,但可以选择轻松的回答,比方说跟他一起阅读《如何制作一个哥哥》。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二):如何高大上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奇葩作业

  上过幼儿园的家长们(没错,就是家长们!)都知道,老师很喜欢隔三差五地布置一些奇葩作业。 为此,大家没少在网上吐槽:

我能说这些作业我都做过吗[捂脸]

  肉卷没上幼儿园之前,对于广大人民的抱怨我还挺不理解的。和小朋友做亲子手工是件多温馨多快乐的事儿啊,幼儿园不亲子,难道要等高考倒数一百天的时候再和娃培养感情吗?

  ut,现在我才深刻地体会到,幼儿园的这些奇葩作业真的一点也不亲子!无论是从动手能力还是工作量上看,小朋友们能参与的环节都是少之又少。

  做个树叶画吧,娃也就负责出去捡捡叶子;捏个橡皮泥吧,她也就能给你定个题目……

  还不够给你捣乱的呢!

  上个月光是给肉卷做了两个书签,我就活生生从晚上9点耗到11点半。

  然而,我还不是最惨的。

  三年幼儿园下来,肉卷咋地没咋地,我们全家人的动手能力倒是都嗷嗷往上涨。

奶奶用布兜子做的小裙子 肉卷给我布置的超轻黏土作业

  一份学费多份收益,这幼儿园上的也是挺值的。

  然而,我们这种水平,拿到幼儿园完全是泯然众人矣。

  有一次万圣节化装舞会,有个妈妈直接用各种冰箱彩电的废旧包装盒做了个机器人套在身上,瞬间秒杀旁人。

  (此处竟然没有图?!)

  我和老公都不是争强好胜的人,凡事也不非要争个第一第二,主要还是本着多让肉卷参与的心态,所以交出的作品往往不是那么出彩。

  然而天真如我,竟然不知道幼儿园也是有很多潜规则的。

  比如有一次,幼儿园组织小朋友参加某杂志社举办的绘画比赛,肉卷回家之后特别认真地完成之后交给老师,却被评价画得不好。

  后来才知道,老师的言外之意是,幼儿园布置的作业,爸爸妈妈怎么能不帮忙就交上来呢? 所以之后每次幼儿园再留作业,我的压力都还蛮大的。

  正所谓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是钉子。就在老师刚刚布置了新作业的时候,我竟然发现了一本神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如何制作一个哥哥》,里面详细地介绍了制作哥哥的全过程。

  当然,如果你有足够多的毛线,做个姐姐也是没问题的。

来来来,哥哥陪你玩~

  先别急着说丑,虽然这个仿真人外表还挺其貌不扬的,但他的里面是这样的↓

  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百分之百还原复刻真人有木有!看起来超级带感有木有!

  而且,就连每个器官都雕琢得精益求精。眼睛用剥了皮的荔枝代替也就算了,竟然还在里面安上了一小块玻璃做晶状体。甚至连虹膜和角膜都用橡皮带和透明胶带表示出来了。

  无论是人体器官的颜色还是形态,都可以说是肥肠逼真了。

  更贴心的是,书里面用到的制作材料,真的都还挺好找的,完全不用那种狂喝饮料狂吃冰棍的操作。

  比如仿真人的心脏就是用市场上最便宜的那种大西红柿制作的,而心脏上密布的血管则是用喝饮料的吸管代替的。

  保守估计,这次交作业我怎么也能混进前三了。

  然额,我刚才说的其实都是骗人的。 因为《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根本就不是什么手工书,而是一本超级专业的科!普!书!

  大家刚刚看到的内容只是全书的一小部分,书的内容实际上是这样婶儿的↓

不明觉厉,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

  这本书其实还有一个副标题,叫做“探索人体结构与运转的秘密”,是不是瞬间感觉高大上了许多。

  ut,千万不要因此就被这些专业名词和解剖图片唬住。豪不夸张地说,《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是我见过的最具亲和力的一本科普读物了。

  以前在上生物课的时候,最让我头疼的就是各种晦涩而抽象的专业名词了。当年学的什么左心房右心室,我直到毕业都没搞明白。

  而作者安纳斯·芙吉拉(Anaïs Vaugelade)则花费了大量笔墨,用超级通俗易懂的图像,把高深的知识用极简的手法表现出来。

  书中的每一个手工制作步骤,其实都是在对人体某个特定部位进行拆解与剖析。

  比如提到韧带,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什么直观的认识。既不知道它究竟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它是怎样作用于人体的。

  而在《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中,作者告诉我们,韧带的工作原理,其实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胶带差不多。

  如果仅仅靠关节之间相互连接,而没有这层胶带做保护的话,小女孩祖娅的哥哥就会变成这样。↓

  隐藏在我们体内的韧带,正是在发挥胶带的作用,既能确保骨骼整体的稳固性,又不妨碍各个关节的灵活性。

  是不是超级简单有趣?

  不仅如此,安纳斯·芙吉拉在内容的编排上也花了一番心思。《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中虽然囊括了大量知识点,但每部分内容并不是简单松散地罗列,而是用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从头到尾串连起来。

  故事的最开始,小女孩祖娅大概是有些无聊,突发奇想要制作一个哥哥陪她一起玩。

  她先是找来了两根长长的木棍准备做哥哥的四肢,然而发现这样做出来的哥哥完全不能动。

  为了能让哥哥动起来,她想到可以制作一些能活动的关节。

  而为了固定关节,她又不得不在骨骼上包裹一些韧带和肌肉。

  就这样,祖娅真的对照着鳄鱼朋友借给她的百科全书,一步步地做出了一个超级逼真的大哥哥。而且竟然还用了一句神秘咒语使他复活了。

故事的结尾还有一个有趣的小彩蛋

  故事中隐藏着的内在逻辑,恰好为小读者们构建了一条牢固的记忆链。只要能记住书中所有的内容,初中生物课肯定是妥妥地没问题了。

  没错,就是这么厉害!因为作者安纳斯·芙吉拉和著名插画大师科奇·保罗一样,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细节控!

哇哈哈哈,处女座们来虐我啊!

  在《温妮女巫》中,本来只是一两句话的内容,科奇·保罗非要拿出创作世界名画的劲头精心绘制。这种脑补能力,绝对不是一般的地球人可以拥有的。

科奇·保罗成名作《温妮女巫》,没看过的孩子没童年

  所以,在读故事的时候,你总会忍不住被繁复的画面吸引,从中一次次找寻新的惊喜。

  而安纳斯·芙吉拉在《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中,竟然也效仿了大师的做法,把一本简单的入门级科普绘本,活生生地画成了大家来找茬。

  比如,一般的科普读物针对某一个概念,大概是这么讲的↓

  而安纳斯·芙吉拉是这么讲的↓

  然而,即便如此繁复的器官图都不能让芙吉拉尽兴,为了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她竟然为女主祖娅配了七八个小布偶搭戏。

  尽管演员阵容强大,但在这里你完全看不到星爷电影里那种小人物的辛酸。因为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使命。

几个打酱油的小玩偶,在进行不同的感受器实验

  更神奇的是,画面中这些衍生的知识点并不影响故事主线。如果只听故事的话,即便是学龄前儿童也可以拥有很愉悦的阅读体验。

我够,我够,我够不着

  而稍大一些的孩子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相应的内容。

终于有一张实景照片了,莫名心疼安纳斯·芙吉拉……

  可以说是年龄跨度非常大的一本书了。

  从知识结构上看,《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的每一页都是一个单独的主题。 作者在左侧页码处清晰地做出了标识,如果临时需要查阅某个知识点,也可以对照书后的索引快速找到。

  目录中的贴心图片小提示,可以帮助小朋友们从小建立起对人体各个器官的感官认识。

  对于每一个概念,安纳斯·芙吉拉不仅讲基本构造,也讲工作原理;不仅解释人体,也触类旁通地介绍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区别与联系。套用一句广告词就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家讲不到的。

我的手=大象的鼻子=鼻涕虫的触角=猫咪的胡须

  简直是科普小白父母们的福音啊!

  毫不夸张地说,安纳斯·芙吉拉用一种全新的模式,解决了少儿科普界的一个世纪难题。

  知乎上专门有个问题,问为什么每年童书科普绘本的销量要比故事书低好几倍。

  其实,除了营销推广等外界因素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知识储备不足,以至于很多时候不知道该如何给孩子讲科普绘本。

  因为照本宣科地念书根本满足不了孩子的好奇心,他们的疑问,往往都是书本之外的。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的求知不夹杂任何功利心,这也意味着他们很难去进行体系化的学习。 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他们会天然产生一种和周遭事物建立联结的欲望,时常会从一个问题跳到另一个问题。

  比如讲到骨骼,我们会说骨骼是用来支撑人体的,如果没有骨头的话,我们就会变成一摊肉泥,无法站立和行走。

  然后,小朋友可能马上会问,那是所有的动物都有骨头吗?蚯蚓那种软软的动物也有骨头吗?还有我的Hello Kitty,为什么她没有骨头也不会变成一滩泥?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我们也不知道……

  这些“边角余料”的问题,恰恰是我们最想知道、而正统科普读本里最不会提及的内容。

  为了避免每次亲子阅读都要遭受一万点伤害,我们还是放下科普读物,愉快地听故事吧。

  然而,这样的世纪难题竟然都被安纳斯·芙吉拉解决了!

  作为一个深谙小朋友心理的漂亮阿姨,她把他们可能会问到的所有问题都画进了书本里。 比如讲到骨骼,她会告诉你,人和很多动物一样,都是有骨头的。

  之所以我们看不见它,是因为骨头长在了身体里面,所以这样的骨骼也被称为“内骨骼”。

  “那么,有没有骨头长在身体外面的生物呢?” (恭喜这位提问的小朋友,一脚就跳进了芙吉拉阿姨准备好的圈套里)

  “当然,比如虾兵蟹将们,就是用外骨骼来保护自己的——这样我们才没那么容易吃到它们鲜美的肉呀。”

  “那就是说,所有的生物都有骨头喽?”

  “不是啦,有一些生物真的布娃娃一样没有骨头哦,比如鼻涕虫和蚯蚓先生。”

  如果不明白的话,记住下面这张图就可以了。

  最后,请大家对照书本,检查一下自己属于外骨骼、内骨骼还是没有骨骼。

  一群听话的小盆友 与其说安纳斯·芙吉拉是在为孩子解惑,不如说她是在帮大人解围。即使再“愚笨”的父母,也能在芙吉拉的引导下,帮助孩子走完这一次求知的旅程。

  这种探索是新奇而安全的,即便你再怎么疑问丛生,心里也笃定地知道,总会有那么一个答案,正在某个遥远的地方安静地等着你。

  只要你愿意一直读下去,一层层迷雾终将褪去。世界也将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你的眼前。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三):想知道关于人体的那些事儿?拥有这本书就够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珞珈小径,欢迎关注https://mp.weixin.qq.com/s/hOXfNvVLcd_6AD9v1kKn0Q

  一直想找一本书给孩子讲讲人体。专门看过有关两性教育的绘本,也看过诸如专题讲人体的纯科普类图书,最后发现还是这本《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探索人体结构与运转的秘密》最精彩。关键是彩蛋连连,看起来很有意思。

  为什么说这本《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最精彩呢?因为这本书以科学实验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小朋友是如何来制作一个哥哥的。

  对!你没听错,就是制作一个哥哥——一个货真价实的人体。这个人体有骨骼,有肌肉,有五官,有大脑,关键是他也能思考,而且能够运动!

  是不是觉得脑洞大开呢?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个故事是怎样的?这本绘本又有哪些彩蛋?

第一个彩蛋:知识就是力量

  小女孩祖娅异想天开,突然想制作出一个哥哥出来。她不希望这个哥哥像幼小的妹妹那样不能跑不能跳,而是希望他能陪自己玩。

  可是怎么能实现呢?这就涉及到这本书提到的第一个彩蛋:知识就是力量。

  你看呀,小女孩想的办法就是找来了玩具鳄鱼的《鳄鱼宝典》。在制作自己的哥哥的整个全过程,她都是利用这个宝典来答疑解惑、解决问题的。

  小朋友读这本书可能会萌生这样的一个概念:书籍很重要。这就像一颗种子根植在咱们孩子们的心中,不是一个非常棒的彩蛋吗?

第二个彩蛋:实践出真知

  人们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这个说法太书面了,小孩子怎么能理解呢?看看这本《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的故事吧。

  祖娅拿着《鳄鱼宝典》,开始了“哥哥”的制作流程。

  嗯,书上说人体是骨头组成的。祖娅于是找到了两个长长的木头来做骨骼。可是这么长的木头,哥哥没办法弯膝盖呀!

  这就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了。这本书告诉孩子们:要学会观察身边中的事物,学会试错和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于是,祖娅看了看鳄鱼的现身说法,看了看自己的身体。知道骨头是一节一节的,和小伙伴一起将木头锯断,然后组合了起来。

  等等,我怎么发现了第三个彩蛋?就是——

第三个彩蛋:团队合作很重要

  你看呀,在做哥哥的整个过程中,祖娅的玩具伙伴们出人出力,帮了很多忙哩。

  比如说玩具鳄鱼,不仅提供了他的《鳄鱼宝典》,还带着玩具们做视觉试验。

  还有玩具牛仔,在制作哥哥的关节环节上,他提出了光用木头还是不行的,还得用木头将关节弄成不同的形状。

  甚至连大象都有出来帮忙,讲述了它的触觉怎么发挥作用。

  仔细看看你会发现,这些玩具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基本上,鳄鱼是玩具的领头人,不仅负责提供了自己的书给祖娅,而且还带领着玩具们做各种实验,而牛仔、大象等角色,则是在出谋划策。

  一个好汉三个帮。或者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朋友们能从这本书中get到这样的彩蛋吗?

最棒最棒的彩蛋:丰富而全面的人体知识!

  这本书最棒最棒的彩蛋就是关于它最本质的内容:介绍人体知识。

  祖娅在制作一个哥哥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人体知识。她知道骨骼分为外骨骼,内骨骼和没有骨骼;了解了要把关节连在一起需要关节窝和关节头;明白了什么叫做肌肉和韧带;懂得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附跖关节。

  最关键的是,她还学会了尝试使用电线将大脑和所有的感受器连接起来,于是她制作了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舌头,为了实现触觉,她还用手套将手神经连在了一起。

  为了让哥哥动起来,她还试图创建消化系统。这本书以这种方式详细解决了我们是如何彻底分解和消化我们的食物的。

  不止如此呢,这本书还讲述了血液循环系统,讲述了父亲和母亲如何让小宝宝出生的。

  但是最后的最后,制作出来的哥哥还是不会动,为什么呢?

  鳄鱼通过查看百科全书,终于懂得了关于人类的那些人文历史。找到了让哥哥活过来的密码:想玩吗?

第五个彩蛋:好奇心帮我们成长

  哥哥活过来的密码和祖娅制作哥哥的整个过程,其实告诉孩子们一个道理:正是人类的好奇心,才推动人类的历史不断向前进步。

  对呀,如果人类不好奇,怎么才能知道那么多的人体知识呢?

  超棒的一本书,言有尽而意无穷,你能找到其他的彩蛋吗?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评价人数不足[法] 安纳斯·芙吉拉 编绘 / 2018 / 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四):当孩子再问:“我从哪里来”时,你可以换个更奇葩的说法

  早上儿子宸哥跟我说:“妈妈,我们需要再买一些番茄酱。”

  我有些意外地说:“你不是说番茄酱已经吃腻了吗?”

  宸哥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我想做一个姐姐,我需要很多番茄酱做她的血液。”

  我一听就来了兴趣,问他:“那你还需要哪些东西?”

  他掰着手指头说:“我要做一个血液循环系统,番茄做心脏,蕃茄酱或者西瓜汁做血液,吸管做血管;还要一个大蒜头做疼痛感受系统;一个袋子做嘘嘘系统……”

  别惊讶他怎么能这么异想天开,那是因为这几天一直在痴迷地看一本名叫《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的绘本。

  这本书到底多有好玩,能让他这么着迷呢?我说几个点吧:

1.多层次阅读,满足不同年龄段需求

  这是一本大部头的绘本,这个“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真的很大,拿来和宸哥34寸的吉他一对比,吉他都显得娇小了很多;二是涵盖的内容多,是一本能越读越厚的书。

  绘本采用了多层次阅读的方式,绘本副标题是:探索人体结构与运转的秘密。主线讲了一个童话故事:一个叫祖娅的女孩,在玩具的帮助下,制作出一个哥哥。并且最后通过魔法口令,让这个哥哥变活了。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匹诺曹的故事?

  但这本绘本在大变活人的童话外衣下面,其实是一本非常专业的科普书,介绍了人体的结构和身体的运作方式。讲述的内容包括人体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所有9个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一般科普书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趣味性不足,但绘本里这些专业的理论部分独立存在,跳过也不影响对故事的理解。年龄小的孩子可以只看好玩的插图和主线故事,和父母一起做绘本中简单的人体小实验。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也能挖掘更深一点的知识,探索人体运转的奥秘。分层阅读,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需求。

2.想象力爆棚,抽象概念日常解读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是我见过有趣的科普绘本,它一边逻辑严谨地讲理论,一边又异想天开地用各种日常用品玩“造人”。祖娅要做一个哥哥出来,用的都是什么材料呢?刚刚宸哥已经说了一部分,作者把不可见的身体结构,形象地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联系起来,让孩子立刻就能有直观的感受。

  比如用漏斗来做耳朵,塑料膜做鼓膜,回形针和蜗牛壳当小骨,电线当神经;

  用热水袋做胃,海绵做肝脏,水枪做胆囊。同时配以解释:肝脏会分泌胆汁,胆汁平时存储在胆囊里,当食物从胃出来后,胆囊里的胆汁会帮助食物进一步分解。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非常汗颜,多少年了,我也没搞懂这些东西……

  绘本通篇采用了类比的方法,把人体构造这些抽象的概念,用孩子们熟悉的日常用品来类比,让他们立刻就能产生出直观的“画面感”。晦涩难懂的理论马上就变得有趣,也更容易理解了。

3.创造力、动手能力从小培养

  2009年,国际评估组织对21个国家的孩子进行过想象力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而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其实孩子从来都不缺想象力和创造力,缺乏的是父母对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保护和培养。

  绘本中,祖娅想要做一个哥哥,马上就扛着两个大棍子开始。但工程并不像她预想的那样顺利,她一开始就失败了,玩具牛仔说:“如果你把这两个大棍子从你哥哥的头一直撑到脚,他就不能弯膝盖了吧?”

  于是玩具和祖娅一起,把大棍子锯开,加工成需要的尺寸和形状。

  然后又发现这一堆木头做的骨骼会散架,于是加上了橡皮带做的韧带。

  但是骨骼还是弯了腰,于是祖娅制作出了肌肉……

  孩子们跟随着祖娅的视线,不断地发现问题,然后祖娅会给出一个让孩子惊喜的解决方案。没有嗅觉怎么办?“哇,她居然用插头当鼻子!”没有味觉怎么办?“哇,她居然用海绵当舌头!”哥哥不能呼吸怎么办?“哇,她居然用风箱当肺!”……

  在看过几页,当孩子熟悉了作者的思路之后,也可以让孩子说说自己的看法。这也是培养孩子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非常好的一个方法,比如像宸哥就说可以用西瓜汁来做血液,用核桃仁来做大脑……

4.由个体到普遍,由人体结构说开

  绘本中,祖娅要做一个哥哥,但给她提供理论支持的书是鳄鱼的百科全书。讲解以鳄鱼为例,在了解鳄鱼身体结构分析之后,祖娅需要把这些鳄鱼身上的理论知识,转为己用,变成她做哥哥的理论知识。

  因此我们看到爬行动物和人类组织结构的不同。同时,祖娅的各种玩具朋友又代表了不同的物种形态,比如鸭嘴兽、小象、小狗、小猫、毛绒娃娃、猴子……

  这些小动物都是喜欢抢戏的配角,在祖娅学习的过程中,它们也积极参合,不断提出更多的问题,让绘本从人体结构知识中衍生出更多物种的知识。

  比如鳄鱼告诉祖娅:做哥哥需要一副结实的骨骼。玩具们立即像好奇宝宝一样提出更多的问题:“鳄鱼有没有骨头?”“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有骨头?”

  于是知道鳄鱼有骨头,人类也有骨头,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骨头是长在身体里面的,也叫内骨骼;瓷娃娃和虾蟹一样,骨骼长在外面,也叫外骨骼;蚯蚓和鼻涕虫没有骨骼,身体里面是肌肉。孩子们在了解自己身体结构后,基本对大多数动物的身体结构也都有了基础概念。

  而且这些古灵精怪的小配角是不是像小小孩子一样,对什么都好奇?而且它们虽然是配角,但作者一点也没亏待它们,形态各异,把小小孩子身上的那种无辜和好奇表现得淋漓尽致。

5.嘘嘘系统和生殖系统,满足好奇心

  每个孩子都会好奇自己是怎么出现的,前段时间,宸哥对身体结构就非常好奇,会追问一系列让你想抓狂的问题:“妈妈,爸爸是怎么把我这颗种子种到你肚子里的?你到底是怎么把我生出来的?为什么女生大便、小便都是蹲着的?…….”

  于是我买了一堆《小鸡鸡的秘密》、《乳房的秘密》、《呀,屁股》、《小威向前冲》这一系列儿童性教育绘本回来。配合图文并茂的绘本,让我的讲解也终于不那么尴尬,正儿八经像是那么回事了。

  但这些儿童性教育绘本基本都是针对3-6岁低龄孩子,以讲故事为主,内容相对简单。宸哥7岁了,也想让他对人体结构有多一点的了解,因此当朋友介绍这本的时候,我立马就心动了。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不仅讲到人类宝宝的发育过程,还通过对比找不同,连带介绍了其它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

  生命是神奇的,多数情况下胚胎发育都是两性繁殖,但也有像蚂蚁、蜜蜂、壁虎这样既可以单性繁殖,也可以两性繁殖的物种;也有像海马这样由爸爸生宝宝的;还有像蜗牛这样雌雄同体的。

  因此当孩子再问你:“妈妈,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你不仅能说明白他/她是从哪里来的,还能告诉他们小蚂蚁、小蜜蜂、小海马、小蜗牛......是从哪里来的,强悍吧。

  这本绘本获得过 2017年奥地利“年度科学书”和2017年德国“The best 7”的称号,美女作者安纳斯·芙吉拉生活在时尚之都法国巴黎。她的绘本获得过联合国和平图书大奖、法国文化与图书馆协会的图书插画奖、千人读者奖,法国人才关注奖等众多国际大奖。在她的作品中,孩子总是充满了勇敢和冒险精神,因此她的作品也被人称为“芙吉拉的勇敢之书”。

  由于篇幅有限,绘本里精彩的部分不能一一呈现,附上我做的一个短视频介绍,希望能够加深你对这本的了解。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_腾讯视频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五):发明一个哥哥的可行性实验报告

  对孩子稍微有点儿了解的人都知道,娃娃这种小动物是个很特别的存在,天真烂漫 并且不按常理出牌 ,你觉得他应该这样,但他偏偏要那样。就像生二胎这个问题,他会死乞白赖地要求你给他生个哥哥或姐姐!

  Oh my god !父母要是有这种技能,估计早就走上人生巅峰了……不过,相信我,这个世纪性的难题终于有了一个解决办法!

  Are you kidding me?你扬起眉毛看着我。

  这事儿我还真没骗你,生一个哥哥或姐姐是不可能滴,但是我们可以转换一下思路,孩子需要哥哥姐姐的原因是希望立马有个能够陪自己玩儿的伙伴,那么如果把落脚点放在陪伴和游戏上,大人们完全可以开动脑筋给孩子制作一个玩具哥哥姐姐嘛!

  这也许就是安纳斯·芙吉拉创作《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这本书的灵感来源。书的副标题是:探索人体结构与运转的秘密,由此可见,这是一本题材新颖的娱乐性科普书。

  安纳斯·芙吉拉是法国著名童书作家,著名儿童插画大师,1973年出生于圣万安,17岁后到巴黎装饰艺术学校学习绘画和摄影,并开始为孩子写书。作品曾获得联合国和平图书大奖、法国文化与图书馆协会的图书插画奖、千人读者奖,法国人才关注奖等等。这本《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获得了2017年奥地利“年度科学书”和2017年德国“The best 7”的荣誉奖项。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是我看过的最可爱最特别最容易接受的科普书,它的优点一言难尽。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尽力把它的好介绍给读者,让需要它的父母和孩子真正有机会认识它、接近它、爱上它。

  第一眼:爱上它萌萌哒的外表

  这本书开本非常大,39cm长,31cm宽。最开始接触这样的书籍的时候只觉得太舍得用料了!现在才知道这种书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做“地板书”,是可以摊放在地板上读的。

  书中内容丰富,色彩鲜亮可爱,作者使用各种暖色填充画面,对孩子极具吸引力。

  故事从小姑娘祖娅要制作一个哥哥开始,把想要解释给读者听的各种人体知识和专业名词融进童趣满满的故事中,使读者能够逐渐走进书本,和主人公一起经历这次奇妙又欢乐的发明之旅。

  第二眼:爱上它丰富的内涵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可不是简单的儿童消遣读物,它通过祖娅和玩具们制作哥哥的过程,呈现给读者专业、精确且严谨的科学知识。

  小孩子长大一些以后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浓厚的兴趣,父母在这时候会跟孩子说,这个是眼睛、那个是胳膊,可是怎么给孩子解释眼睛为什么能看到东西、胳膊为什么会动呢?这些知识,大部分父母可都说不清楚呦。

  安纳斯·芙吉拉的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此,她将专业的人体知识分解成一个一个小故事,随着祖娅制作哥哥的过程一点点解答给读者听,比如故事开篇就解释了人体的骨骼是什么样子的;

  还会把晦涩的医学名词和医用图画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通过孩子能接受的方法表达出来,比如用荔枝、玻璃、胶带和漏斗、回形针、蜗牛壳比喻眼睛和耳朵的结构;

  同时为了配合解释各个身体部位和器官的原理和作用,作者还充分发挥小玩伴(即玩具)的作用,用问答或者做实验的方法把艰深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游戏,让读者在会心一笑间领会知识,举重若轻。

  整本书按照人体构造由内至外(骨骼-肌肉-器官-皮肤-毛发)、由上到下(头部-胸部-腹部-下体)、由整体到部分(全身-细胞)的规律讲述故事,让读者跟随祖娅制作哥哥的过程一点点了解自己的身体,明白生命运转的道理;同时把细节刻画得非常完美,祖娅和玩具们的各种表情、各种动作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内容丰富且有条不紊,画面丰满充实却不杂乱无章。

  看完三四遍以后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角度,就是全篇都用鳄鱼的身体来给读者做展示,图画中的鳄鱼像一个壮壮的小男孩,但是真实的鳄鱼却是爬行动物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我觉得作者的用意有两个,其一是用这种拟人的手法吸引小读者的代入感,观察鳄鱼的身体就像观察一个同龄的小伙伴,感觉有趣还不会羞涩;其二是用鳄鱼的身体与人类的身体做对比用于分辨,特别是讲述生殖知识的时候,便于读者对比记忆,还在无意中传达了不同动物的生殖知识,一举多得。

  第三眼:爱上它延伸的情感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从头至尾都在讲述祖娅和玩具们怎么克服一个个难题制作出一个想要的大哥哥,制作的过程一方面是祖娅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方面也是玩具们陪伴着她成长的过程。

  故事从一间空空的房间开始,到一间堆满了垃圾的房间结束,孩子和玩具们轮番登场,热热闹闹地开展着发明之旅,但是我总觉得哪里少了点儿什么。

  最后才发现少了“大人”这个角色,不知道这是不是作者的特别用意,但是我认为故事在提醒父母们注意对孩子的“陪伴”多么重要。

  祖娅为什么迫切地想要一个大哥哥?为什么只有玩具们陪着她一起制作哥哥?爸爸妈妈呢?这些隐形的人物是否说明了父母没有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希望看到这篇文章和这本书的父母们能够发现这个小小的“漏洞”。

  当然啦,即便没有大人的参与,祖娅依然成功地制作了一个活的哥哥,能够陪自己玩儿的哥哥。她一开始就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哥哥,这表明祖娅是个有主见的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知道从百科全书中寻找答案,说明祖娅是个爱学习爱思考的孩子;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她从未放弃,也未表现出歇斯底里的行为,这表明祖娅是个坚持、不轻易放弃的孩子。

  好的书本就是这样,不仅寓教于乐,还能将优秀的品质传达给读者,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人的心灵。

  好啦,书本解读完了!这本书就是一份发明哥哥的可行性实验报告啊,您还满意吗?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sbbzjw.com/wenzhaidaquan/299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