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杂人等》》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19-02-06   来源:文摘大全    点击:   
字号:

【www.sbbzjw.com--文摘大全】

《《闲杂人等》》读后感10篇

  《《闲杂人等》》是一本由梅珈瑞著作,46.00元出版的260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闲杂人等》》读后感(一):江湖之远——《闲杂人等》书评

  第一次看到《闲杂人等》这本书时,就被封面那简单的黑白色和简笔画搭配所吸引。一般都是有内涵的人才不会把封面弄得花里胡哨,俗话说叫“包子有肉不在褶上”。看到作者是梅珈瑞的时候,便知道这本书的确是“封面低调、内容却是奢华有内涵”。

  初识作者梅珈瑞,是在某个近乎著名的写作APP上,他是其中一个分区的主编。梅珈瑞的文章并不是很多,然而每篇都属于精品。这是个真性情的人,看着他与别人言来语去嬉笑怒骂,倒也为这份真性情感觉颇为亲近。

  《闲杂人等》是一部短篇小说集,集合了梅珈瑞的十篇文章,都是江湖系列。剃头的、要饭的、采参的……十种不同的行业,十个从事这些行业的人群。这些行业的从业者数量是比较少的,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却并不罕见,有些甚至是经常接触到。梅珈瑞所写的这十个行业的江湖,实质上是向人们展示了这些小行当中的悠久历史和不为人知的内幕,也写出了这些身处社会底层的从业人群的苦难与抗争。细微之处见真章,对底层的认知,对细节的描述,对情节铺陈的驾驭,颇见作者功底。

  国有国法,行有行规,入得此门,便要守这门的规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内都有个规矩,那是艺高者为先。所以在《剃头》一篇中,唐一刀在青龙拦路盘道败给韩守义后,收拾了剃头摊子让出了地盘给手艺更高超的韩守义。《算命》一篇中,肖袁跟张大川试探不出赵传良的底细,只好请出老爷子去盘道。而肖一卦在摸清赵的虚实后,直接以惊门信物铜点做拜师礼,让一心学算命的儿子肖袁拜赵为师。除了艺高,还有一点是德高。德高才能望重,也只有具备优良品德的人才能收获更多。《采参》中说“坏了规矩祸事多”,老把头将采到的不符合规矩的二甲子重新种回山林,才能走出困扰放山几人好长时间找不到归途的“鬼打墙”。而在《剃头》中,韩守义在剃头收益中拿出两成孝敬给唐一刀,尊老爱幼之外又收获了美好姻缘,更是妙事一桩。

  书名定为《闲杂人等》,不知道是不是在说书中的这些人都是市井小民,登不了大雅之堂。然而即便是这样的小民,也有着酸甜苦辣爱恨情仇,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为了闯出名号而押的石头镖,为了让儿子能活下去不惜带着孩子乞讨要饭前往关外,为了换个卖酒的好地方不停试验酒曲配比酿新酒,都是这些人在与险恶的社会在抗争。

  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行业都不简单,每个江湖,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凶险。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传承,跟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并未固守,有了与时俱进的改变与适应。于普通人而言,这些行业的可谓是处江湖之远。江湖虽远,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江湖之远与庙堂之高,因为与普通人距离太远而产生了更多的窥探欲望。梅珈瑞的这本《闲杂人等》,恰恰满足了普通如我辈的窥视欲望,让我们可以对这个社会有更多更深更为全面的认识。

  《《闲杂人等》》读后感(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有趣的故事。《闲杂人等》就是讲述的江湖里十个不同的、但是很有趣的故事。

  这些故事没有一个是悲情的,也没有一个是残忍的,有的只是趣味,还有就是深思。在没有看到这里面的江湖人生时,没觉得看似平常的剃头、要饭、酿酒、算命等等竟然会有这么大的乾坤,不得不令人感到啧啧称奇。

  十个故事都与溪城有关,故事发生在这里,江湖也就在这里。《剃头的江湖》讲述的是韩金剪子他姥爷“唐一刀”的故事。唐一刀剪头发的手艺是溪城一绝,那是刀锋所过之处,不管多软多硬多油多涩的头发,保准头上干干净净,一根不剩,绝不走第二刀。直到唐一刀带徒弟摆摊,遇到了前来“占道”的韩守义。那韩守义与唐一刀在三角地开始了技艺大比拼,看的是围观者连连叫好。只是唐一刀最后败在了“放睡”这一最后环节上因为他在这一技术上并不过关,只是自己摸索了一点皮毛,倘若遇到了高手,毕竟要吃亏。果不其然,那韩守义带着真本事,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将剃头的顾客伺候的舒舒服服竟然睡着了。终于应验了唐一刀的师傅送给他的临别赠言:“没别的送你的,这剃头挑子带着,总不至于饿死,但你学艺不精,遇见能人盘道,恐怕要犯难。有朝一日,山南海北遇上同行,无论胜败,就别说是我的徒弟了。”由于唐一刀在学仪式后的心浮气躁,没能获得师傅的全部真传,所以遇到了韩守义这样真正的高手破了他的“棋局”。故事到这里就完了吗?哪曾想到,唐一刀愿赌服输,竟然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韩守义,于是原本水火不容的两个冤家竟成为了亲家,一段故事就此流传下来。

  《要饭的江湖》里的周山子先后在老家山东经历过土匪和饥饿,他的母亲和妹妹被土匪残忍杀害。为了活命,他的父亲带着十余岁的周山子一路向北乞讨。直到快到了溪城,他爹周德姚终于没能挺到东北,在关内饿死了。周山子偶遇到了一个老叫花子,周山子因死了父亲,与问他话的老乞丐产生了几句口角。直到在溪城遇到了他的远方叔叔,他带着周山子前去老花头子拜码头。这里面的江湖就是外面的乞丐,必须要到本地老花头子拜码头,获得他的允许,进了某一个堂口,才能有乞讨的资格。哪曾想,这老花头子不是别人,竟是在周山子父亲死后,那个问他话的老乞丐。这时候,老乞丐,丐头哪里肯放过周山子,他有意试探周山子的本领,让他继续逗闷子。果不其然,周山子还是很机灵的,现场编了一段数来宝逗闷子,竟然真的逗乐了老花头子和他的老婆子。后面的故事,就是老花头子收了周山子入门,成为了乞丐里最高贵的那一堂口——范家门。这范家门可不简单,周山子在故事的最后小露了一手,就赢得了满堂彩。也由于他的机敏过人,尝过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慢慢地奠定了他在溪城丐帮的地位,成了“范山东”。

  《算命里的江湖》让我见识了算命的原理,那就是由浅入深,善于发现、善于套话,一步步将对方的底摸得一清二楚。像什么地理簧,通过打探对方的出生地,再观察对方的衣着外貌打扮,便能猜出对方的职业,进而一步步运用十三簧的学问探出对方的家底。这个故事里也发生了盘道,最后盘道的双方成了师徒,又成了一家人,和《剃头的江湖》有点像。

  ……

  《闲杂人等》里的故事不多,实在难以概括其他行当里的江湖。正所谓,匠人的传奇总是说不完道不尽,可惜可叹的却是他们的手艺,最终在岁月长河里慢慢流逝,仅剩只言片语流传在坊间西安华中,再没有人能见得真容……

  《《闲杂人等》》读后感(三):市井人物的江湖故事

  记得早些年间。连阔如先生写过一本叫《江湖丛谈》的书,专讲那些江湖密辛与趣事,很是让人喜欢。只是自连先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再也没有看到过类似的小书出现了。有关于江湖,似乎真正成为了一段传说了。因此当梅珈瑞的《闲杂人等》出现的时候,他所带来的那种惊喜,真的是无法用言语诉说的。 所谓江湖,全然不是我们印象中刀光剑影与飞檐走壁的景象,所谓江湖,其实更像是一个三教九流无所不包的大杂烩,各色人等就在这个圈子里面讨生活,过日子。看似平淡无奇的圈子里面,也有着自己约定俗成的规矩。在《闲杂人等》里面,便说了这样一群跑江湖人的故事与他们的悲喜人生。 《闲杂人等》里说了十种人的江湖,有些职业我们很熟悉,比如要饭的、酿酒的、行医的,有些则很陌生,比如放山的、殡葬的、走镖的。但是无论我们熟悉还是陌生,在这本书里面,我们都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许多我们在此以前不甚了了的东西在这本书之后,也像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让我们得以见到有关于这个世界更多的精彩。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同样的三百六十行,每一行也有每一行的规矩。剃头匠人们讲究的是技不如人愿赌服输。因此,韩守义当来到溪城地面的时候,唐一刀会青龙拦路,韩守义则会青龙占道,两人拼的是技艺,比的是德行,虽然没有刀光剑影,但也一样让人血脉贲张。对于酿酒师傅们,一样有着自己的道,每家出酒前,必须得有酒婆子的掌眼,掌的是酒的味道,保得是酿酒人的脸面,因此,无论那些浸淫此道多年的老师傅们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在酒婆子面前也只能老老实实的请老人家品过之后,才敢走出村子,吆喝起张家白酒的招牌来。对于那些放山的人来说,取大留小,是自己的规矩,这是对于获取大自然馈赠的回报与敬畏,更是让放山人的行当得以长久传承的必须条件,因此当陈守山们坏了规矩的时候,才会迷瞪山,这是对他们的惩罚也是对放山人的警示。只有遵守规则,才可以细水长流,才可以生生不息。在梅珈瑞的笔下,每一个行当都有课自己赖以生存下去所必须遵守的规则,这也让我们明白不论什么事情,都必须在规则的约束下才可以生存,才可以开枝散叶,薪火相传。 其实,在《闲杂人等》里面,在所谓的十种江湖行当里面,作者梅珈瑞并没有刻意去美化一些什么,而是尽可能的将这个行当的真实面目与这些江湖人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来。就像是乞讨者,就算流落到社会的最底层,也依然要拜山头认山门才可以出去讨生活,甚至于连自己要选择什么样的乞讨方式也做不了主,也要去听从那些丐头们的安排。就像是收获了无数美誉的传奇医生在自己束手无策的病患面前,也要因为保住自己的一世英名,而拒绝患者的要求,免得砸了自己的招牌,免得污了自己的清誉。这个江湖里虽然没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也没有什么刀光剑影与飞檐走壁,但是这却是实实实在在的一群在江湖中起伏,在江湖里讨生活的真实的江湖人的样子。 不论你是剃头的还是酿酒的,不论你是讨饭的还是做饭的,也不论你是算命的还是殡葬的,这都是你的功夫,也是你的江湖。身处江湖,就一定要守住自己的规矩,江湖的规矩,做人的规矩,因为,这就是江湖!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sbbzjw.com/wenzhaidaquan/299441.html